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德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

发表日期:2023-02-09 08:29:42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4日讯为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德州市场监管局近日推出20项政策措施,助力该市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二十项政策措施分为四个部分:加强支持和帮助,深化外资登记制度改革,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灵活监管机制,具体为:

一是加强支持,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平台载体,推动解决政策落实、降本减负、资金支持、就业稳定、服务供给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人改企”工作,助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2.深化政银合作,帮助小微企业排忧解难。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深入开展“政银联手百亿助力小微企业”活动,围绕监管职能和创新服务举措,推出一批优质金融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题,确保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3.落实党建指导和定点联系帮扶。

全面落实“两员一站”建设制度,定点联系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加强“点对点”指导帮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党建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4.加强标准建设,提高标准水平。

鼓励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企业话语权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5.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行动。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端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

6.加强认证和计量服务。

组织检验检测质量改进行动,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实施碳计量重点工程,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

7.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应用和服务。

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围绕我市优势产业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评选,奖励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专利项目。通过德州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向企业推送高价值专利,促进高价值专利向我市转移转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创新,变“闲置财产”为“活财产”,“知识产权”为“资产”。

第二,深化外商投资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准入便利化。

8.优化招标流程。

除预核准企业外,全面实施外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取消名称预核准;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外资企业可以注册、预约开户、外汇登记等。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次提交材料。提供全天候的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为急企或重大项目提供专员指导服务。

9.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缩短审批时间。

继续“放证后减证”,实行“多证合一”,严打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打造“食品安全德州”品牌。大力推进“德州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创建热情,提高我市企业好感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1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充分发挥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为权利人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案,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14.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加强行政指导,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机制,培育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15.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广告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广告市场秩序。加强行政指导,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发布广告,帮助广告园区建设。

16.实施进口货物常态化疫情防控。

指导企业对进口商品实施消毒,相关从业人员要检查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推进信息化应用,加强风险排查控制,为企业创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经营环境。

第四,推进柔性监管机制,保护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积极性。

17.开通企业信用修复“企名网”。

对符合报修条件并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除的,进行在线指导,材料齐全的,当场移除。实行企业失信提醒制度,对超过一年未修复的失信企业进行提醒,鼓励和引导违法失信企业重建信用。

18.加大对企业年报公示的精准引导。

推进企业年报分时、分类管理,加强年报操作指南在线提示和指导,帮助企业按时、准确、高质量报送年报,避免企业信用受损。

19.创新实施综合监管“一事一议”。

进一步健全完善基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机制,加快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优化再造监管流程,通过精准监管和智能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使监管既有力又有温度。

20.实施柔性容错监管。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对信用风险低的市场主体优先采取警示教育、约谈指导等非强制手段,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纠正,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严格重点监管。依法推行“免检清单”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闪电记者刘向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