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乌兰图雅被授予
“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昨天在北京举行了表彰会。
吴京、乌兰图雅、王中山、黄波、黄豆豆等44人获得“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
乌兰图雅,蒙古族女歌手,1983年出生。
她的代表作品有:舒铭豪123舒铭豪123。
乌兰图雅
梳理她的歌曲作品,发现她也唱:
蜀名号123
蜀名号123
蜀名号123
蜀名号123
蜀名号123
蜀名号123
舒明浩123 ……
最受欢迎的是舒明浩123。
那么,舒明浩123这首歌是谁原唱的呢?
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歌手:乌兰托娅。
因为舒明浩,两个名字非常相似的女歌手相继走红: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
其实图雅和托雅在蒙古语里发音是一样的。但是翻译成汉字,就有区别了。
好像两个人都叫张伟。如果非要不同,那就得分别叫张伟和小张伟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演出因疫情而暂停。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也开始了直播。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两者粉丝数相差500多万,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托雅已经远远落后于图雅。
如果粉丝数代表人气,那么两位歌手的唱功呢?
只能说唱功各有千秋。托娅的声音更大,图雅的声音更浑厚。
他们俩都是著名歌手,但谁唱得更好是见仁见智的事。
03
原唱兼翻唱舒明浩123:
谁更擅长这个?
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是《书明号》的演唱者。
不过托娅是原唱,图雅是翻唱。
但是因为公司的宣传,很多人以为舒铭豪123只有一个歌手。
和乌兰图雅,乌兰托娅,我们应该如何区分?
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们唱舒明浩123:
如果在高音部分遇到“人”字,拿着话筒轻松唱出来的是原唱托娅;而且是图雅假装互动,把话筒递给观众!
当时,一位蒙古族姑娘,以其高亢的嗓音和雄壮的豪放,将歌曲《舒明浩123》唱得淋漓尽致,瞬间红遍全国。她是乌兰托娅。
当初这首歌是唱片公司专门为她做的。
乌兰托娅,出道是巅峰。
但就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乌兰托娅取消了与唱片公司的合同。
书名号123的版权属于唱片公司,而非原唱乌兰托娅。
可是,这首歌这么火,唱片公司怎么可能放弃?于是我找到了乌兰图雅,因为两个人的名字和声音都很相似。
这首歌将由乌兰图雅演唱。
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
后来在发布会上,乌兰托娅哭着说自己是《书明号123》的原唱。这才知道,舒明浩123的歌手被换了。
乌兰托娅爆料更多。在与前公司解除合同后,公司用乌兰托娅自己的照片进行宣传,但最终上台的歌手变成了乌兰图雅。
这才明白为什么看《套马杆》唱歌的时候总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娱乐圈真的是:真与假,假与真。
04
一首歌引发的纠纷
2011年,乌兰图雅签约唱片公司,发了一条微博:
舒明浩123换了,乌兰托娅解约不能再唱了。
她和原唱,围着几首国风的歌,隔空做爱,从此。
两个人的嘴炮,追随者不多。
但是这两个人和他们背后的公司据说已经对簿公堂。
当然,这是唱片公司的套路。无非是通过这些歌收获几颗韭菜。因为对于公司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
在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的对决中,乌兰图雅认为乌兰托娅改了原曲,仍在演绎商演。
这两个歌手在为一首关于版权的歌争论不休。
这个案例也进入了专业领域,被版权专家讨论。
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但歌手的运势已经开始分化。
由于签约公司的包装和强力运作,乌兰图雅的版本很快就铺开了。
他们的风格如此相似,几乎听不出区别。
还有,唱片公司故意在名字上放了烟幕,导致乌兰托娅唱的原曲,后续的价值都成功地附着在乌兰图雅身上。
但是,网络和观众都是背下来的。
多年前的风波平息后,很多人还是发现乌兰图雅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和原唱略有不同。
尤其是在演唱会上,乌兰图雅每次唱歌都准确地避开“男人”这个词。
有时通过与现场观众互动,有时利用现场噪音,盖过了“人”的声音。
细心的网友发现,这种做法居然成了乌兰图雅的标配。
在网上,乌兰图雅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藏人”。
因为“人”字需要高音唱,而乌兰图雅的声音比较粗,就算真的唱出来也可能会断音。
当年的争议变成了娱乐的爆点。
在短视频平台,也促成了两人的连麦PK。
唱《人》的时候,闪避成了乌兰图雅的惯性。
其实一首歌处理不好,只能说明她的音域和气质,和歌曲的契合度,都比原唱弱。
当然,话说回来,乌兰图雅本人也不缺乏自己的代表歌曲。
05
乌兰图雅的成功之路
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都是内蒙古人,他们的家乡在内蒙古东部。
不过,乌兰托娅的老家是东北的呼伦贝尔,而乌兰图雅是科尔沁草原。
乌兰图雅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夏虹。在她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就决定了这个名字。
蒙古人天生就有歌唱的基因,辽阔的草原不仅培养了他们自由不羁的个性,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喜欢大声歌唱。
据考证,蒙古族之所以能歌善舞,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祖先在草原上放牧,需要互相大声交流。
久而久之,在空旷的草丛中,声音大到可以传播得更远。
这样的基因刻在蒙古人身上,代代相传。
乌兰图雅小时候喜欢唱歌。
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她想把唱歌作为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21岁那年,她离开了家乡科尔沁。
一路南下,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她开始系统的学习声乐。
由于从小就接触蒙古族民歌,所以她的专业方向也是民歌。
大学4年后,乌兰图雅留校深造,成为乌日娜的弟子。
之后,乌兰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晁,在音乐理论上有了较深的基础。
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从本科到研究生,乌兰图雅在大学里度过了7年。
她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是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
一年前,乌兰托娅的歌声已经传遍大街小巷。
06
人生在于自己的选择。
关于乌兰托娅离开他的老东家,有两种意见。
一种说法是,因为合同到期,关系自动终止。
另一种说法是,合同到期后,乌兰托娅主动离开了他的老东家。
当时她唱的几首国歌都是和老东家共生的。
因为歌曲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乌兰托娅只负责唱红歌。
一旦她选择离开,对公司来说绝对是损失。
所以在合同终止的时候,公司第一时间发布歌手可以走,但是那些歌不能带走。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这些歌只需要冷藏起来,不再唱了。
但公司还是想借宋火再赚一笔。
但原唱已经走了,如果只是找个新歌手,观众可能不买账,说不定得不偿失。
当看到乌兰图雅的名字,知道她的身份后,这个新人成了公司的“救命稻草”。
这样,甚至不需要改变宣传策略。只要观众不注意,就会以为唱歌的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是同一个人。
实际上,这是李悝和李鬼的复制品。
当然,唱片公司是事件的始作俑者。
对于一个有追求的歌手来说,他绝不会局限于做一个简单的翻唱歌手。
在签约公司的第一年,乌兰图雅推出了自己的原创歌曲。
同时,她的第一场演唱会也是从母校开始的。
但在演唱会现场,她翻唱的歌是必唱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一直笼罩在原唱的阴影下。
当然,与原唱相比,乌兰图雅可以获得比乌兰托娅更多的资源。
前者只是一个通过自学走出来的歌手,而乌兰图雅是专业课出来的,意味着不仅专业,而且人脉足够深。
那年的首场演唱会现场,为了把声势搞得足够大,邀请了国内各大民族的歌手逐一助阵演唱。
从那时起,她的音乐会已经走出国门。
仅2013年,她就在欧洲举办了7场演唱会。
从法国到英国,再到德国和挪威,她的民族歌曲在各个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
为了抓住外国观众,她做了精心的准备,她的着装和造型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出国巡演后,乌兰图雅的名气直线上升。
然后,我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
第一次上春晚,她唱的歌还是当红的翻唱歌曲。
春晚之后,她逐渐拿出了自己的作品。
除此之外,她还常年称霸央视的音乐频道。
相比之下,乌兰托娅在与老东家解约后的这几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展。
甚至后来和原公司签约,拿回了歌曲的演唱权,但当年的辉煌是难以复制的。
另一方面,乌兰图雅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
可惜她后来的歌和舒明浩123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也意味着,虽然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风生水起,但可惜的是,所有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原创翻唱的基础上。
对于一个歌手来说,这真是: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