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我有幸从腾讯新闻调到腾讯路宝团队,负责路宝盒子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从产品的规划、研发、生产,到销售、运营、售后服务,随着我们的产品逐步成长。我在车联网领域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浅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什么是“车联网”?
看看百度的答案:
车联网的概念是从物联网扩展而来的,物联网是基于车内网、车对车网络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智能车辆控制的综合网络。它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读过之后,它很拗口。宝哥讨厌这些自学校以来的教条主义观念,简单的翻译,就是联网:汽车是一个局域网(LAN),汽车与国际联网,共享连接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统一协议,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数据交换,最终实现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等。
那么,车联网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我们现在在哪里?它将何时到来?这些都是人们最感兴趣和想知道的问题。目前,中外各界人士不应该达成统一的结论,只听我的意见(只代表我自己的意见)。
2车联网能满足什么需求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被困在交通堵塞中,而下一条车道的车因为你前面的交通事故而快速驶过。如果未来的云拥有高精度的地图数据,每辆车都配备GPS和“眼睛”,汽车将能够向云报告异常情况。这样,当你要开车穿过马路时,你就能得到警告提前改变车道或路线,以避免交通挤塞。同时,道路上的每一辆汽车都可以成为“电子警察”,届时整个社会的交通违法甚至犯罪率都会大大降低(参考“Speed 7”Sky Eye系统)。
你想尽快下班回家而不用提早下班吗?车后网络时代,只要每个老板之前,会想回家时间输入手机应用,通过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每个部分之后,你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流量,结合道路容量和周围的道路,计算出最适合您的起飞时间和路线。只要遵循导航规划的路线和速度,就可以实现早回家的愿望。
你担心开车时使用手机的危险吗?随着车联网的出现,汽车可以通过自己的传感器主动探索周围环境。当发现可能发生碰撞时,它会立即发出警告,甚至主动为您减速,以避免危险。
当你在听音乐的同时打电话进来,汽车可以自动降低音量。当车内空气质量恶化时,汽车可以根据外面的天气情况(甚至太阳的位置和风向)自动为你打开合适的窗户或打开空调。当你在等红灯的时候,旁边的兰博基尼车里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士……总之,随着联网汽车的出现,驾驶将变得更智能、更有趣。
第三,我们在车联网方面处于什么位置?
如果将车联网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我认为可以借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第一阶段,大约2000年前手机(不是手机)进入中国,只能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进入第二阶段后,手机开始普及,价格更低,产能更高,品牌更多,逐渐覆盖到每个家庭。但在这一点上,手机仍然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满足点对点沟通的需要。
第三阶段,诺基亚、Moto、多普达等智能手机诞生,WAP、Mobile Dreamnet、Java等应用。手机不仅可以满足点对点通信的需要,而且就在那时,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将个人与世界连接起来。
最后,到了第四阶段,就是现在。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传感器的进一步减少,工业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苹果Android智能手机带来的触摸屏交互体验突然出现,移动互联网真正到来并席卷一切。
我想我们刚刚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它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普及,开始具备联网能力,但距离大规模爆发的时代还很远。20年来,以苹果、谷歌、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智能硬件浪潮中涌现出的无数新公司,纷纷进入车联网领域,甚至大众、通用、PSA集团等整车厂也开始逐步转型。大致可分为三种路径:
1. OBD和Can总线的工作:
最典型的例子是205年腾讯推出的“腾讯路宝盒”。汽车数据,如里程、油耗、速度、驾驶行为,可以通过插入汽车的Lubo盒(OBD设备)获得。这些信息将通过路宝箱传输到手机和云端,经过大数据分析,为车主提供服务和应用。
该道路的一般功能有:维修推送、UBI保险、驾驶行为矫正、车辆远程监控(门窗、车灯状态)。如果我们能进一步获得专有协议和CAN总线控制能力,我们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只要在出门前通过手机查看车内温度,并将空调的遥控器打开,就可以体验进车时凉爽的感觉。
这条路的限制是不同的制造商,OBD和Can总线通信协议不同,他们向外界是完全封闭的,所以很难实现普遍适用性完全由互联网公司(Lubao盒子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方面的车辆适应,现在它可以与市场上90多辆汽车兼容)。如果只靠破解,就会产生法律和安全风险。但这些限制需要强大的谈判能力或更统一的汽车行业标准在舞台上,才会有突破。
2、在车上:
国外以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为代表,中国以百度Carnet为代表。手机的内容可以投射到汽车屏幕上,使汽车更有弹性和延展性,旨在改变车内的视听娱乐体验。
但我个人认为,这条道路与如今智能电视面临的问题类似。它只能解决从一个屏幕移动到另一个屏幕的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用户仍然需要用手指在汽车或手机屏幕上点击和滑动才能进行操作。即使它具有语音控制功能,在现阶段它所能提供的帮助仍然是有限的。
从长远来看,它所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车载传感器、人机交互和身体控制能力,和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组合技术(抬头显示),这样用户可以与手机分离的眼睛,车,只需要专注于道路实现任何操作。(参考漫威系列、钢铁侠、神盾局特工等)
3、直接上轿:
以阿里、上汽、乐视为代表的产品甚至直接发挥了无人驾驶的概念。估计短时间还不能出来,比较期待。(我个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互联汽车的终极形式。)
这两种方式都只是汽车互联网长征中的一小步。
第四个问题是,车联网什么时候会到来?
我认为有必要具备以下客观环境:
1. 汽车行业出台了更加统一的标准。不同汽车品牌之间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配置可以有条件地对外开放,从而解决互联网的通用性问题。“关着的门”迟早会被互联网攻破。
2. 高精度地图的全面普及。每条道路的宽度、坡度和周边环境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云可以了解每辆车的最小变化。
3.传感器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激光、雷达、相机等设备的价格和体积也需要降低,而同时力量需要更强。军方最好的技术可以找到进入平民世界的方法。
更快的网络传输和ECU处理速度。车辆与云交互的时间更短,车内的本地计算能力也大大提高。
5. 汽车后置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迫使汽车制造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汽车厂商不得不接受这一变化,积极寻求合作,探索车联网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