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燕这样说……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左)在首都北京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并代表甘肃省代表团参加审议。
会上,我市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燕谈到了“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燕,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主任、高级工程师,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金川公司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杨燕皇后在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开发和研究领域的冶金技术和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应用,成为甘肃省产业的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有功先进工作者”。杨燕由于出色的表现,去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杨燕提交了两项提案,为助力金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升级,分别为《关于支持“引水西调”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国家支持金川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意见》。
杨Yan说,
早上好,总书记!各位代表早上好。
我叫杨燕,是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我是草根代表。在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中,我荣幸地成为了选举总监督员。
2013年春天,您总书记访问兰州市金川科技园,给了金川集团公司和科学家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正在孕育发展新动能,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改变企业生产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我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我住在金昌市,金昌市是一个企业城市。我的研究工作是新型镍和钴金属材料的开发。镍和钴用于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是一种战略资源,我们常用的304不锈钢就是含镍的合金是中国镍钴产业基地、铂集团金属精炼中心,是典型的原品牌、重品牌、民族品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林书记、唐省长先后参观了我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以我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了镍钴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
科技创新是金川的传家宝。金川拥有两个国家创新平台,一个是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是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这两个创新平台为研究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来承担了国家、甘肃省重大科技项目。
科技创新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有效利用资源。金川是中国三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目前已实现了铜镍矿床中镍、铜、钴等16种元素的提取和高效利用,并为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等省提供了技术服务。
二是企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2018年,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比将分别达到33%和43%。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锂离子电池前体材料生产企业。金川已不再是生产镍、钴、铜原料的企业。
第三,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18年,利润为http://www.zhucesz.com/万元。与2017年相比,培育新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整个过程的成本带来的利润增长占75%,而产品价格带来的利润增长下降到25%。
四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提高。金昌市通过对冶炼渣、废水、冶炼烟气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不断降低了大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含量,蓝天白云,紫金鲜花金昌已成为金昌新城的名片,金昌是全国文明城市,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座城市。
我代表47万金昌人,邀请您参观美丽的花城金昌。
镍和钴是战略资源。希望国家继续支持金川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和科技创新,让祖国镍钴产业长青!
这是所有。谢谢你,总书记。谢谢你!
杨燕表示,肩负着47万金昌人民的厚托,将把金昌人民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积极履行职责、献策献策。
▲详情请点击图片
▲为了健康,喝药香,喝药香更健康!点击阅读更多▲点击阅读更多
关注回归企名网络,详见更多
金昌科技公司命名
创新源于勤奋,效益源于创新——甘肃金一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王石磊先进事迹
人:王Shilei
甘肃金一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王石磊先进事迹
总经理王先生Shilei甘肃锦衣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一个锦衣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一个jintie英雄集成了基于职位奋斗和成就jintie转型和发展的集团公司,用努力工作来解释生命的承诺和追求幸福奉献。
80后王石磊是公司专业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掌握了锅具、器皿生产工艺的全部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创新的三大工艺技术。
拒绝付出,留住我金铁的根
1984年出生,毕业于湖北鄂州大学。入职以来,我见证了金铁集团的兴衰。2008年,在金铁公司利润最丰厚的时候,王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他的命运与公司的兴衰息息相关。
话不多,爱学习是王世雷最大的特点。大学毕业进入金铁集团后,他开始了学徒生涯,努力学习机械原理和设备性能,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不断成长新技能,哪里有毛病哪里就有自己的影子,经过不断的训练,很快就成了同行中最好的、师傅眼中的好徒弟、领导眼中的好苗。
2012年,随着金铁进入快速增长期,王先生被调至公司炼铁厂担任设备技术员。这里设备多,任务重,但他没有抱怨或遗憾。他经常加班到深夜不休息。他注重管理、规范、预维护、严格诊断,立志做设备的“主治医生”。先后参与了98平方米烧结机技术改造设计、烧结脱硫系统生产问题、球团大修及链板机改造、烧结混合器输送系统故障处理及520立方米高炉停机计划等重大项目。经过几年的淬炼和回火,王石磊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国家钢铁产能政策的出台,国内钢铁行业进入了严冬。规模较小的钢铁集团的日子更加艰难。大型高炉生产,人员过剩。王石磊是前往1000多公里外的青海宾地钾肥有限公司进行设备维护和技术服务的工人之一。
“只有企业好,才会有好工人。”背井离乡的王世雷深深感到企业是他的靠山。
青海,王Shilei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技术、设备维护、维修维护和设备管理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高度评价了青海滨钾肥,公司负责人在合同终止后,企业用高薪留住王Shilei但从小就对金铁集团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的根在金铁,我想用我的实力和技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在完成了分配给他的任务后,王回到了他长大的地方。
在没有资金和设备的情况下,已经有20多万个锅碗瓢盆接受了检测
企业的转型,主要依靠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金铁集团提出转型发展时,员工已半年未发工资,账簿中无资金。破旧的厂房和生铁原料是改造的原始资金。作为一个王石磊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参与了精细POTS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