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有多达2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有些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服饰等等。那么在云南保山,有哪些少数民族呢?让我们来看看保山文化中的少数民族。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有13种世居民族,其中汉、彝、白、苗、傣、回、佤、满、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其丰富、极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彝族分布在云南大部分县市,尤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滇西北乌蒙山区和大凉山地区为多。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它的阳历和十二兽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声称种类很多,主要有萨尼表盘、阿西表盘等。
白族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与中原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深受其影响。现在它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的风俗习惯部分相同。白族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有着丰富的书写艺术。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王府云”“蛇骨塔”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白族文化水平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以“三格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雕龙画凤著称,坚挺结实,文化内涵深厚,远近闻名。
云南有苗族1万多人,约占全国苗族人口的15%。他们分散在87个县市区,大多居住在文山州、红河州
州及昭通地区。苗族历史悠久。他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之后,它通过历代不断地迁徙到中国西南地区。苗族居住分散,枝干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独角苗等。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它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坝子。主要生活在西双版纳、德宏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坝区,少部分生活在景谷、景东、锦屏、双江等30多个县。傣族分为水岱、汉岱、花腰傣。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丰富的民间文艺闻名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和故事富有民族特色,影响广泛。傣族村寨多毗邻河湖,家家户户通常有一栋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竹子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傣族性格温和,爱唱歌跳舞。
云南回族分布广泛。除威信、绥江两县外,其他县市均有回族聚居,主要居住在交通沿线城镇及附近村庄,具有大分散、小聚落、民族聚集的特点。回族发源于唐宋西北“回鹘”“回鹘”“大石”三郡。元世祖忽必烈攻灭大理后,任命回族塞滇池为官,随后大量迁入。由于长期与汉族等民族共同生活,衣着与当地民族基本一致。
佤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等县,镇康、双江等县也有少量分布。佤族先民是先秦时期“白蒲”民族的一个支系,唐代称“王满”“王居子”“王外玉”;明代称“古刺”“哈刺”;清初称“卡瓦”。该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瓦崩语支,有四种方言。佤族民间文学丰富美丽,沧源岩画非常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瑰宝。
满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诸神”,直接是先
人是明代的女真人,最早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前中国史籍记载的肃慎人。晚唐五代时就出现了“女真人”的名称。女真人在明初以后逐渐南迁。16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年号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称金国汉。1618年,他开始进攻明朝。进入辽沈地区后,满族社会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王朝”。满语有自己的语言。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系的满语支,分为南北方言。
傈僳族傈僳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四川省丽江、迪庆、大理、德宏、楚雄、保山、凉山州等地。傈僳族是彝族的后裔,即藏缅语系的一个分支。公元8世纪,傈僳族先民生活在雅砻江、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公元15至19世纪逐渐迁入澜沧江、怒江流域。狩猎在傈僳族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傈僳族待客热情,有特殊礼仪。
景颇族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和泸水县偏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景颇族中有景颇族、高日族、孟右族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颇族和宰瓦方言。根据我们民族的历史传说,景颇族先民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沿金沙江、怒江南迁1000多年,17世纪后逐渐在缅北、德宏等地定居。景颇族以勇敢、坚韧、刚毅著称。他们非常重视本民族的团结。
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90%分布在梁河县户萨、龙川县、九堡、火松等阿昌族乡。泸西、盈江、腾冲、龙陵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寻川”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离大众
他在元朝二世纪生活在怒江流域。公元5、6世纪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向西南迁徙,在陇川、梁河等地定居。元明以后,称“鄂毛”。如今,户萨地区自称“勐撒”“勐撒禅”“林撒”,梁河地区自称“罕萨”“阿昌”,解放后统一命名为“阿昌”。阿昌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阿昌族男子大多会说汉语和傣族,有的还会说缅甸语和景颇族。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和西定、八达等山区。镇康、双江、临沧、景东、澜沧、墨江等县也呈散杂分布。唐代称“浦子满”,元代称“浦人”,明清时称“浦满”“保满”。
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泸溪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少数散居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市。德昂原名“崩龙”,始于清代,现改名为“德昂”。它的祖先,瑞丽的佤族和棕色相当于“白蒲”之一。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素有“古茶农”之称。由于方言和服饰的差异,德昂族人又被称为“洪德昂族”“华德昂族”“黑德昂族”。
你可能会喜欢:拉萨不同地域的节日:沐浴节兰州文化:兰州为什么叫金城河北丧葬习俗:戴孝挂孝介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