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万人搬进黄花滩生态移民区12个新村和绿洲小镇,甘肃省古浪县南部山区的几十个贫困村已“人去楼空”。盛夏时节,记者在搬迁后的亮亮乡亮亮村看到,这里没有了昔日依山而建的破旧院落,也没有了清晨山沟里袅袅袅袅的孤烟。取而代之的是返璞归真的新青山,以及搬迁到马路滩林场的植树员、护林员。
打开卫星地图,横梁乡横梁村是祁连山北麓大片绿化区域中的一个小点。半个多世纪前,古浪县城北风沙肆虐,沙逼人退。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黄花滩等川区居民逐渐南迁,上百户人家陆续搬到了亮亮村的山窝里。但几十年来,他们因山致贫受困,一直没过上好日子。老人们怀念以前在四川的生活,给晚辈取名“仙川”“泽川”“兰川”“颖川”……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土。
20世纪60年代,古浪人在包括黄花滩在内的240万亩北方沙区,打响了一场治沙造林的家园保卫战。几十年来,一代代人接力治沙造林,涌现出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先进群体。树栽在沙漠里,栽死了,再栽死了。年复一年,沙区的绿色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北部沙区治理和绿化沙地170万亩,沙产业发展逐步见成效。
北部沙区的生态治理,为古浪县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后,重新披上绿装的40万亩黄花滩,成为南部山区11个乡镇88个贫困村1万名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家园。搬出大山那天,黑松驿镇芦草沟村村民雷月芳在通往黄花滩的60多公里路上连头都没回。她说:“穷山窝一点都不留恋。”亮亮村500户人家也陆续搬离大山,实现了回川愿望。
贫困群众走出大山,造林人员又搬进来
上山去。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古浪县对贫困群众原来居住的村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宅基地复垦复绿等措施,推动山地生态快速恢复。去年9月,马路滩林场49名职工将1万亩治沙林地交给图们林场,图们林场留在北部沙区,带人带田搬进南部山区,整体接管了凉亮乡原来的地方,开始护山造林。今年春天,他们在规划的绿化宅基地上栽种了云滨、白玉、江柳等45万株树木。马路滩林场职工党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再过几年,这里就会变成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