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监控如何重塑我们的思维方式?
文/巴九玲
有没有比快手更能反映真实中国的形象?
是的。
2017年,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决定大胆拍片:在没有摄影师和演员的情况下,所有画面都取自全国各地的公共频道监控和网络直播平台,剪辑后的作品取名为《蜻蜓之眼》。
《蜻蜓之眼》剧照
徐冰主任说,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被监控摄像头抓拍300次。影像就是世界,《蜻蜓之眼》折射出一个监测时代的到来。
据IHS Markit全球监控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收入将达到199亿美国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是中国:2018年,中国专业视频监控设备市场已占据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监测设备龙头海康威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98亿元,利润同比增长至80亿元。
“老大哥在监视你”,从乔治·奥威尔的《1984》到《杜鲁门的世界》,再到近年来《纽约时报》的报道,现代媒体似乎在提醒我们,监视大约等同于“恐惧”一词。
小巴和身边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安全。
这确实有点出乎意料。过去几个月,全球一些媒体把香港描绘成叙利亚战场,他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妖魔化监控。他们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监控设备主要用于安防和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是最大的订单方。
围绕监控,今天小巴要讲三个故事。
01
针孔摄像头里的恐惧从何而来?
今年频发的酒店偷拍事件,一些普通客人发现自己的私生活竟然被拍成付费影片出售,那些隐藏在酒店各个角落的针孔摄像头
头部背后,是庞大的产业链,引发公众恐慌。甚至有媒体称,80%的酒店都安装了针孔摄像头。
然而,去年11月,一位周游世界、常年入住五星级酒店的客人偷拍了他的客房。
他在上海、深圳、福州、重庆买了一堆微型相机……每次去五星级酒店,他都会在第二天出门前把这些摄像头安装在卫生间的一个角落里。
在他退房前,他拿走了这些摄像头。随后,他将自己在国内下榻的14家酒店拍摄的画面剪辑成5分钟的视频,取名为《杯子的秘密》。
2018年11月的一天,这段视频在微博上发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五星级酒店的恐慌。
视频中可以看到,那些著名五星级酒店的保洁员会用一块脏抹布或顾客用过的脏浴巾擦拭杯子、水槽、镜子。价格高达4500元左右一晚。上海宝格丽酒店,其客房服务人员从垃圾桶里挑出一次性杯盖,继续为客人使用……
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配上意大利歌剧的BGM,显得格外诡异。
视频引发的恐怖很常见--在调查性新闻时代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恐怖,就像记者的录音笔和偷拍揭露的一些黑暗交易一样。
只是现在,随着监控设备尤其是微型摄像头的普及,这些角落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更高频率地暴露出来,人性之恶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可能还记得,近两年,不少幼儿园频频出现教师虐待幼儿的视频。那些比文字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细节讨论的镜头,完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原有的信任。
这是我们最本能的恐惧--你认为安全的环境里隐藏着足以吞噬你的危险,而你却浑然不觉。
这种恐惧可以来自瞄准你生活的镜头,也可以来自瞄准你的镜头
准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摄像头是共犯,也是见证者。
02
镜头前,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实”
今年11月25日,一名女孩在微博上自曝被家暴。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似乎生活在噩梦中。我必须说出家庭暴力的一切。
她泪流满面,发布了一段电梯内的监控视频:
一名穿着睡衣的女子躺在电梯内,一名裸露上身的男子粗暴地拽着她的双腿,将她拉出电梯。
这段视频显然准备充分,雷厉风行,掷地有声,没有任何改变和借口的余地。
被家暴的女子是微博知名博主余雅,图中男主角是重庆知名作家沱沱。
此前,这位网络上的重庆作家形象光鲜亮丽:他是一个对重庆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最终成功成为世界知名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之一;他充满了爱。据说他8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却在地震重灾区北川开始了免费绘画教学……
如果没有视频“实锤”,怎么能说出一个人、一件事的真相?
但视频也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在《罗生门》中,黑泽明讲述了一起谋杀案的多重视角,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故事版本。新时代的“罗生门”是取证更容易了,但人们似乎离“真相”越来越远。
虽然都出自同一素材,但经过剪辑,混乱的时间和因果成为两端完全不同立场的阐述。
有时,证据也可以从一个有选择的位置进行处理、使用和编辑。我们似乎越来越处在一个模糊、混乱、不清晰的世界里。
在刘强东案的前48小时,神秘账号发布的监控画面引导了整个事件的注意力。2018年4月22日,微博上突然爆发两起猜疑
刘强东涉嫌性侵当晚的监控视频披露,女方亲昵并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公寓,事件发生逆转;但第二天下午6点左右,这段视频的完整版出现在网上,事件再次反转。
再如,随着拍摄设备的进步,真人秀节目这两年越来越火,看似最真实、零距离的生活记录成为节目组制造口水争议的利器。
“真人秀”到底有多真实?答案是众所周知的。
03
监控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最后,回到最初的起点,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世界上第一个被认可的直播摄像头是检查咖啡机里有没有咖啡。
1991年,剑桥大学庞大的计算机实验室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楼层。
但是所有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台咖啡机。很多想喝咖啡的科研人员,往往一路走到咖啡机前,却发现咖啡不见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昆汀·斯塔福德-弗雷泽博士和保罗·贾德茨基博士在咖啡机前安装了摄像头。
这台摄像头每分钟抓取三次图像上传到电脑上,让这里的工作人员每次取咖啡前都能在电脑上看一眼,而不是白跑一趟。而且为了让所有研究人员随时观察咖啡壶里的咖啡量,两位医生还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软件。
剑桥咖啡壶现场镜头
懒惰是科技进步的第一生产力。近30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商用摄像头的大部分应用场景仍在解决类似问题,提升我们的生活效率。
你应该不会对商场的地下停车场感到陌生,这里可以通过监控找到你车辆的位置。
一些AI图像识别公司将人脸识别技术与摄像头结合,应用无人零售、会员管理等提升支付体验。
当相机解决人们的懒惰时,
最极端的应用之一可能是自动驾驶。
目前,自动驾驶有一个棘手的挑战--如何从自动驾驶安全过渡到人工驾驶。为了做到这一点,司机应该了解车外和车内。只有周围环境信息与车内获取的信息一致,它们才能安全地从自动驾驶过渡到人工驾驶。而这需要精密的摄像技术的帮助。
说到自动驾驶,自然要回到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说,深夜走在中国城市街头,女性根本不必感到恐惧。街道上密密麻麻的监控设备,当然能带来形式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