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让案名更“土”。一位朋友决定买房促使他下单的原因之一,就是楼盘名称中透露出的“土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地方特色”。“我小时候住在那里,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后来拆了,下一代知道的越来越少,我想搬回来,希望家人能记住这里的故事,记住这里的文化。”
事实上,杭州开发商一直很注重案名中的“土味”。比如金都华府,案名多少与后朝门的楼盘有关;再如近期推出的昆河西溪里。购房者可以直截了当地从案名中读出楼盘的大致位置和特点;再比如,良渚文化村,虽然曾经有人提出这个楼盘太“原汁原味”,但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很多人买这套房子,就是为了良渚这个有点文化、有点朴素味道的“村庄”,业主群里也有不少人三缄其口,那就是“我的村庄”。
然而,在国外品牌开发企业不断进入杭州这座城市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工业化!产品化!于是,大量类似的房地产案名开始增多。尤其是最近某楼盘的案例名称从原来的“地方特色”彻底改成“产业特色”后,一位朋友感慨:“以后一定要半天跟出租车司机说清楚这个楼盘在哪里,这个楼盘不是别的楼盘。”
不过,这些都还是小事。很多像我这样对名字非常挑剔的人,可能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隐藏在这种案名同质化趋势下的城市同质化问题。最近看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楼盘信息,发现全国各地的楼盘都叫着相似的名字,建着相似的房子。这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人想要的。城市终究是城市。它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属于自己的特点,即使名字是一样的。它和我们脚上的袜子不一样。即使没有男女之分,只要不暴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了南京,跟着杭州走,什么都不会发生
不同的是,深圳的一些房子在杭州也能找到,从里到外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这座城市而不是那座城市,在哪里可以找到一座城市里人们共有的那些记忆和归属感?
杭州餐饮业经历了一阵
经过发展变化,各式各样的“土菜”越来越受欢迎,只要与山野、地方有些关联的“土”“本”就能受到无数饮食男女的追捧,不知道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在房地产行业和住宅开发中?虽然“名可以名,但名很大”,但如果“这个名”能表达出几个楼盘的特色,总能减少人们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