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虽如此,人们还是习惯于对职业进行分类。有的职业在公众眼中光鲜亮丽,有的职业给人“没文化的人干”的刻板印象,比如卖猪肉的。
平心而论,卖猪肉并不丢人。但7年前,当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选择卖猪肉的人才陆步轩回到母校时,他说“我给母校丢了脸”,因为压力大。或许很多人还记得陆步轩的名字,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大辩论。
其实事情很简单。陆步轩,1966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他是个典型的差生。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把几个孩子抚养成人。这很辛苦,他希望他的孩子能有很大的成就。陆步轩很懂事,也很聪明,成绩也很好。19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父亲高兴极了,在家乡请了几天客人。邻居们都知道陆家有个北大才子,羡慕不已。更重要的是,陆步轩曾是长安区文科状元。有了这样的光环,大家都以为陆步轩毕业后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陆步轩上大学时也很认真,经常去图书馆补充知识,以跟上一些家庭条件比他好的同学的视野。四年后,陆步轩毕业了,这时他才意识到生活的不易,因为接触工作一波三折,最后无奈创业。结果由于经验不足,他欠了很多债。
不仅如此,陆步轩的第一任妻子认为他“一文不值”,执意要离婚。陆步轩很苦恼,放纵自己,直到第二任妻子开始劝他直面生活。卖猪肉很好。陆步轩想,人总要活着,不能一直浪费。
于是,他真的开始卖猪肉了,因为他怕被人嘲笑。陆步轩告诉身边的人,自己不识字,没上过学。无奈,有熟人认出了他,消息传回老陆家中,父亲火冒三丈。当时大家都认为北大人才应该是正派的
工作,陆步轩卖猪肉很快被媒体报道。
陆步轩在2003年走红。那时候,网络文化虽然没有现在这么火,但陆步轩的“人气”也很高。很多人拿他说事,认为连北大毕业的都卖猪肉,而一些成绩不好的人却成了大老板,说明读书无用。
也因为受到关注,陆步轩受到了很多批评,很多人认为他浪费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陆步轩感到自卑。在接受采访时,他感叹卖猪肉“浪费知识和智力”,于是要求孩子学实用科学,而不是像他一样学文科。
17年过去了,陆步轩改变主意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网络上,陆步轩的自我介绍一直很自信、很从容:“我是陆步轩,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那个。”陆步轩不再为面子发愁了,嘲笑他的人也少了,因为陆步轩卖猪肉也卖出了一些成绩。
原来,陆步轩在走红5年后,偶然认识了学长陈生。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壹号土猪创始人。他看中了陆步轩卖猪肉的本事。要知道陆步轩是卖猪肉的,一个摊位每天能卖12头猪,而陈生的屠夫摊位日均销量只有陆步轩的十分之一。
一个有经济实力,一个懂营销,两人立即合作。陆步轩帮助陈生开办“屠夫学校”,并将自己的经验编成教材,负责给学生上课,指点他们的基本功。几年过去了,陆步轩已成为公司高层。去年,“状元土猪”销售额达18亿。
传说陆步轩身家百亿,向母校捐款9亿元。不过,陆步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是不实说法,自己并没有赚那么多钱。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陆步轩现在成了“富翁”。他在镜头前非常自信,大谈自己的成功秘诀。
陆步轩说,虽然曾经被人嘲笑,但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感觉很棒
家庭尊重一个有文化和知识的人;因为读过书,他知道诚信经营才能赢得顾客,坚持卖优质猪肉,不掺假;他懂得做研究、传授知识的技巧,懂得随着环境的变化,如何与时俱进,改变销售思维。
这些都是陆步轩成功的原因,离不开他在校园里打下的文化思维基础。陆步轩成了猪肉行业的“状元”。他说,如果回到母校,他将不再遵循“读书无用论”,而是告诉大家如何让小事成功。
其实,陆步轩的老师告诉大家,北大学生可以搞科研,也可以卖猪肉。当时相信这些话的人并不多,但看到陆步轩今天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卖猪肉的成功。知识就是力量,永远不会过时。陆步轩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