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是利用一段文字、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唤起消费者强烈情绪,使其情不自禁地购买或传播产品的工具。好的文案是键盘背后的销售。
如何才能唤起消费者的强烈情绪?
一是信仰。
信仰是消费者所相信的。文案比消费者更能准确有力地表达他们的信念,更能引发“哇,你也感同身受”的共鸣。
二是感受。
感觉是消费者的情感。基于情绪和感觉的表达远比理性更感人。比如,用一万字形容食物有多好吃,不如说一句“妈妈的味道”让人分心。
第三,欲望。
欲望是消费者最想要的。一所钢琴学校想向家长推销课程。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家长送孩子上各种课程,最想要的是什么?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钢琴或小提琴弹得好吗?也许不会。钢琴学校最终定下文案为: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份看似与钢琴无关的文案,却感动了很多人--或许,这才是父母真正渴望的。
好的广告语言有两个目的:
原则1:容易记住
澳大利亚广告学家赫斯(http://www.zhucesz.com/)曾说:一则广告如果超过12个字,读者的记忆力就会降低50%。好的口号必须简短。这就是所谓的“赫斯定律”。
原则2:对消费者有利
原则3:与产品相关
有人写了不少文章,但阅读率不高,转发就更少了。这是为什么?内容被大量转发的前提是阅读,阅读的前提是打开。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只需用秒来决定是否打开一篇文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者靠什么来做决定?就是文章的标题。什么样的书名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打开欲望?文案作家罗伯特·W·布莱在他的畅销书《文案创作全手册》中提出了写标题的“4U原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创作
标题的心法。
第一个原则是紧迫性。人怕晚得早失。因此,一个充满紧迫感的标题可以给消费者一个立即打开的理由。
比如“上半年最大的机会”“新交规下周一实施”。
第二个原则,唯一性,是人们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见过,也可能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独特性,它能诱发极大的好奇心。
比如“解密MH370坠机真实原因”“张小龙首次公开心声”。
第三个原则是读者更容易得到一些具体的东西,从而想要占有它。
比如“写标题的四心法、三剑法”“这九种沟通方式容易得罪人”。
第四个原则,有用,承诺效益,这永远是抓住读者的唯一途径。
关注我的知乎,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