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瓷土矿公司取名

发表日期:2022-07-05 10:34:18

德化:一方水土养瓷

文/黄金生

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一致通过,中国德化获得“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是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东南角的一个小县城,让800年前的马可·波罗流连忘返,它生产的瓷器让欧洲皇家贵族着迷。为什么是德化,诞生了这个甩锅世界的中国白?这个小镇有什么特别之处?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福建王彦君称帝,置百官,将原归德场升格为德化县。其县名取原归德场之“德”,所辖归花梨、灵花梨、新化之“化”,取“以德化人”之意。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兴盛往往是从地理开始的,德化陶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北武夷南戴云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是泉州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于云层,常被云层笼罩,又因峰顶冬春季节常下雪,故又称映雪山。山上古木参天,保持着原始的森林风貌。

德化的地势大致由中西部向周边倾斜,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森林茂密,河流交错。境内山多、水足、矿产丰富,生产陶瓷所必需的燃料、水流和矿产资源在其境内十分丰富。德化气候温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度至18度之间。温暖的自然气候和适宜森林生长的土壤,使德化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福建著名的林区。主要树种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和天然阔叶林,其次为天然马尾松林。在古代,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是盛产石油的马尾松,为德化瓷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白瓷最好瓷泥中杂质少

德化市东南有一座山,名叫观音阁。这座山的原名是白泥旗,因为这座山包含

制瓷所需的高岭土,历代各地村民都在此采集。明代刻瓷大师何朝宗利用白泥齐优质瓷土,烧制出一种举世无双、美如冻玉、白如膏牙的瓷观音,销往海外,轰动国际瓷界。随后,窑工和瓷人将何朝宗在碧乡岩雕刻的瓷观音像供奉,以纪念他的功绩。因此,后人称白泥岐为观音岐。

德化瓷业延续千年,与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密不可分。德化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一侧,燕山期岩浆多次活动;发育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沿着这些次生构造,形成了大量的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为瓷土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由于德化地区温暖多雨,为岩石风化创造了条件。

目前,德化已发现29种矿藏,其中金属矿藏13种,非金属矿藏16种。与瓷器生产有关的非金属矿藏,如高岭土、瓷石、紫砂矿、白土、石灰石、钾长石、钠长石、叶蜡石、二氧化硅、粘液、石英石等储量大、质量好。瓷土矿多,分布广。按照整个县城的山脉,它们到处都是瓷矿。德化瓷土硅含量高,铁、钛等杂质低,质地优良光亮。经研磨漂白后,可直接制成钢坯,无需掺入其他原料,可省去漂白工序。而且瓷坯与釉料结合紧密,色泽洁白、湿润、鲜艳,不易磨损。

德化瓷主要以胎釉生动的造型和质感取胜。色泽鲜艳润泽,工艺精湛。其精美品质的首要保证是当地出产的白度极高的瓷土。明嘉靖《德化县志》记载:“天寺后山,制瓷工艺,凿孔而出,淘出石渣,数飞石渣,灌入石井,以排其水,为T。”与其他瓷器相比,德化瓷器裸露处的绿土颗粒质地更强,坚挺、清澈,俗称“糯米胎”,这是鉴定德化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戴云山水力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以戴云山为中心,向四周分流。10公里以上的溪流有20多条

溪流全长49506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河、涌、大樟溪、小酉等4条,分属岷江水系和锦江水系。这些河流落差大,自古以来就是德化瓷业生产的天然动力。水力带动水车转动,水车带动石头加工瓷土。由于植被维护良好,水质优良,可满足瓷器生产对水的大量需求和优质瓷器生产对优良水质的需求。从古窑址分布图上看,溪流经过的区域,如国宝、浔中、盖德、三板等镇,古窑址密集。戴云山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德化白瓷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下

德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具备生产优质瓷器的条件,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制造”的代表产品。大量实物资料显示,自宋代以来,属于民窑的德化窑在国内外市场畅销数个世纪,这在世界陶瓷外销史上实属罕见。

在《泉州陶瓷贸易与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德化窑外销瓷为例》一文中,陈建忠认为,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德化窑瓷的外销显然得益于邻近港口交替兴盛。宋元明清时期,泉州港、漳州月港、福州港、厦门港轮番登场,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港口。依托周边港口的繁荣,德化陶瓷产业不断发展,从未因朝代更迭而衰落。

明清时期,由于战乱和海禁政策的实施,泉州港逐渐衰落。但无论从考古发掘,还是从国外发现的大量德化明代白瓷、清代青花瓷来看,德化窑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嘉靖以后,洋人东来改变了东南亚的政治和贸易形势,德化瓷器的海外销售一度减弱,但这一局面很快被内外因素所突破。

究其原因,德化窑技术含量的增加,使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明朝时间

德化瓷器在器物造型、烧制工艺、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德化白瓷因其独特的材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深受西方人的青睐。同时,随着漳州月港、厦门港、福州港的相继涌现,德化窑在新的市场整合中也不会失去机遇。德化是这一时期全国重要的白瓷、青花瓷产地。外销瓷器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漂洋过海,不仅销往东南亚、日本,还大量销往欧洲大陆。

闽南文化孕育独特商业文明

德化瓷器的兴盛,也与其闽南文化密切相关。历史上闽南地域范围除泉州、漳州府外,还包括兴化府、永春府、大田县。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泉州、漳州、厦门。

作为人文厚重、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德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古迹。

据史料记载,在中原大地摇摆的西晋时期,人们南迁福建、新疆等地,垦荒建新家园。先到先得,他们都住在闽南方圆百里,一江两岸。晋人思念故土,将这条河命名为“晋江”。许多民族姓氏聚居,与原住民百越交流,演变成“闽南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代以来,几波中原南下移民带来的中华古典文化,与闽南面向海洋、勇于开拓的边疆文化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发酵,脱胎而来的闽南文化个性十足,既保留了中原文明深厚的基因和元素,又有了全新的内涵和表征。

宋元以来,闽南地区人密地窄的矛盾日益突出。事实上,早在南宋时期,福建省就“土地贫瘠,家庭众多,土地虽确,耕褥子尽”,明代以来“闽中有人耕,无地耕”。但德化地区全县耕地面积狭小,是自然与人文形成的

给予与索取的矛盾必须由人自己解决。于是,富于文化创造力的德化先民首先利用了这一绝佳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