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卢伟贤,是在202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代表大会上。留着花白长发的他,先受邀发言,各大国有院团紧随其后。由此,我听到了一位退休民警在沿江四线小镇全力经营交响乐团的故事。
在网上搜索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可以跳出乐团的“官网”,但浏览器会提醒这是一个“不安全”的网站。走自己的路,才能看到乐团的介绍:国内唯一的民营双管交响乐团成立于2009年9月,投资方是一家酒店和一家女性美容连锁店--总之,看起来并不“正规”。
张婷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2011年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加入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初到乐团,她的第一感觉不是很“正规”:成员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甚至听不懂音乐的专业术语;排练场在一家钢铁厂的大会堂里--或者是临时借来的。
至于乐团团长卢伟贤,上身穿黑色毛衣,军绿色摇粒绒背心,下身穿一条黑色西装裤。他的衣服和裤子都旧了,更不用说搭配了。起初,张婷以为这是来参加的人,直到“请团长发言”才知道。哦,原来是代表团团长。
卢伟贤摄
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警察,一个交响乐团领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就像一个警察不想无缘无故地经营一个私人交响乐团一样。
卢伟贤生于1957年。他的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父亲是军宣队的演员。“文革”期间,父亲受到冲击,他总是在家里唱《黄河大合唱》,这给卢伟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黄石一中读初中时,卢伟贤就开始尝试写歌。因为“家庭因素”,他始终没能进入当地剧团。高中毕业后,他首先
下放到农村,后来在华新水泥厂当了10年工人。
湖北黄石,长江中游南岸城市,曾以矿冶业闻名,华新水泥厂也声名鹊起。其旧址也在20世纪入选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对卢伟贤来说,水泥厂为他的音乐梦想提供了平台,因为厂里有一支五六十人的宣传队,组建乐团绰绰有余,还经常有创作演出的机会。
渐渐地,卢伟贤的音乐天赋“小有名气”。1989年,他被特招进黄石市公安局,该局要成立警官艺术团。但直到退休,卢伟贤都不是一名专职的“文艺工作者”。他当了10年交警--要上路指挥交通,后来调到巡警支队,最后调到刑侦支队。他的第一份职业一直是警察,业余时间才搞文艺。
这就像是巧合。黄石新爱乐乐团的成员,第一职业并非乐队演奏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在排练演出时,他们才是“乐手”--这是后话。
攒够30年工龄后,卢伟贤提前退休,办乐团的想法也从一颗种企名网长为一片草原,从最初办乐团的小目标到后来办交响乐团的“拓展”。
卢伟贤记得,2007年父亲去世。临终前8个小时,他插上氧气管,让卢伟先一边看,一边用双手给他看《黄河大合唱》和《号令》的视频。卢伟贤想,总有一天他会想出自己的“黄河”。最终,2019年12月31日,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10年投资1000万元,每年向妻妹“借钱”
办乐团,卢伟贤一开始除了想法什么都没有。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他决定先买乐器,掏空自己六七十万元的私房钱,用妻子赞助的100多万元开始买买买。当得知这么大的订单来自个人时,乐器厂的人都很惊讶。绵
乐器买齐了,钱花光了,卢伟贤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排练场地东借西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除了第一批服装是卢伟先做的,卢伟先规定,凡是加入乐团的人,都要先做一套西装。
2010年春,乐团成立半年后,终于迎来了首场演出。没有人邀请他们,只是他们对自己的回答。卢伟贤记得,那次演出有一首歌《我爱你,中国》,他也在舞台上演奏。眼泪不知怎么地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
到目前为止,乐团还没有举办过“卖票”的音乐会,但都是公益演出,或者说是给单位和企业的打包。如果是预订,卢伟贤肯定会给会员支付“演出费”,从一开始的10元逐渐涨到现在的30元。这笔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卢伟贤坚持这么做。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乐团今年有10个月没有排练。对其他行业来说,停一天就是亏一天,但对卢伟贤来说,停一天就省了一天的钱。从2009年至今,他已经为乐团投入了1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交响乐团来说不算多,但对于需要家庭动员的卢伟贤来说却是天文数字--投资方是妻子的酒店和妻妹的女子美容机构。
酒店是妻子下岗后的成功生意,血汗钱每年都要投入乐团的“无底洞”。妻子难免有怨言,但乐团每场演出,吕嘉和周嘉仍会出动加入其中。如今,卢伟贤的儿子卢石接过母亲的班,成为酒店总经理。他非常支持管弦乐队。卢伟贤透露,如果不是儿子的坚持,乐团可能会取名为“楼上交响乐团”--那是酒店的名字。
10年前,卢伟先向妻子和妹妹周琦借了第一笔钱。“说实话,我们当时并不是很支持他,这是一个不能回报的东西,但他找我借了,打了借条。”
我不借吗?“周琦说。钱至今没还,只要乐团还在,周琦每年都要‘借’。”我们还没有考虑经济回报,我认为他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现在,几乎整个黄石都知道卢伟贤和他的交响乐团。作为幕后“金主”之一,周琦并没有在公司宣传中使用这一名声。“我们只是一家小公司,客人都不知道乐团是我们支持的。我们默默地做这件事,觉得挺光荣的。”周琦说,她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她年轻时学过萨克斯,退休后想加入管弦乐队。
对于乐团的未来是否只能依靠家人的支持,卢伟贤并不知道,“如果民营交响乐团也能由政府以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支持,每年演出10场,每场10万元,我们就能生存下来”。
一支交响乐团能给四线城市带来什么
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成立至今已有11年,一些明显的变化正在发生:过去,成员大多是“老情人”,以50后、60后居多;现在年轻人占70%,大部分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乐团小提琴首席张婷就是典型代表。
因为有这样一支乐团,黄石人和交响乐莫名地亲近。张婷记得,小时候上音乐课,老师根本不会讲交响乐;现在她开了一家儿童培训小提琴工作室,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经常有学生主动对她说:“老师,我在演出的时候看到你了。”孩子们也会好奇,“老师的交响乐是由哪些乐器组成的”……公园里,以前音乐爱好者自己练,现在会自发组成小乐队;那位拿着录音机散步的老人,除了听歌剧,偶尔也会演奏交响乐。交响乐不再是离他们很远的东西。
有一次,卢伟贤和家人开车去武汉,路上突然被几个人拦住。“是不是碰瓷?”卢伟先吓了一跳,下车才知道这些人看到了他车的挡风玻璃
上面贴着“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的牌子,有人好奇地问他和这个乐团有什么关系。当得知是他创办的时候,他就像粉丝看到明星一样兴奋。
为了让黄石老百姓欣赏交响乐,卢伟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乐团演出的作品中,80首是中国音乐,20首是外国音乐--同样是入门级;再比如,一场演出一气呵成,没有中场休息。“有些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会中途离开”。观众对乐团的态度也与大城市不同。“如果我们演奏失误,观众会给出非常真诚的掌声,说,没事,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