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15万吨浮船坞“南通”
"
40多年来,它始终风雨兼程,从来不敢做第一。40多年来,“南通船厂”无数人砥砺奋进,换来了南通中远航运、启东中远航运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今天!
我相信,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时间如何流动,“南通船厂”的精神一直伴随着开拓进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船东的血液中,将永远被传承、包容、负责!
"
那一年,
建造中国首个15万吨浮船坞
1991年12月,中国建成总长254米、外长58米、内长48米的15万吨级浮船坞。这个消息立刻震惊了当时的航运界,因为他们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在中国找地方修理大吨位的船舶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15万吨级的浮船坞——“南通”,是时任香港中远总经理高志明以香港中远船舶为抵押,向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借款2000万美元建造的。
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黄振东参观“南通”浮船坞(右二)
由国内顶级设计师设计
中国最大的浮船坞的设计和建造始于我抵押香港远洋运输有限公司的船只,筹得2000万美元。
由于我们没有建造一个巨大的船台和一个15万吨的浮船坞,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分段建造,水下封闭”的方法来建造船坞。他们把大船坞拆分成8段,每段由江都、靖江两船厂共4段,分段建成后,由伦拓拖到租下的黄浦江卸煤码头,由灵上船配件厂和深圳蛇口万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冶金金属结构厂的多名工人负责将顶尖焊接技术分段焊接。数十位顶级焊接大师参加了这场水之战。这批优秀焊工,既有退休的,也有在职的,都有船级社颁发的证书。
这种规模的水下焊接,这在中国从来没有人做过。具有丰富造船经验的朱元军设计了一种水下焊接密封箱。两个船体固定后,密封箱将完全覆盖水下界面,排出内部的水,工人可以进入密封箱进行焊接。这个密封的盒子有50多米长,里面有几米高。这两堵墙是倾斜的,工人们可以靠在箱子的墙上,在他们的头顶上燃烧和焊接。在这样一个几乎封闭的走廊里工作,辛苦的工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你将8个部分焊接在一起,58米宽的部分允许20毫米的误差,而实际上只有10毫米。水下焊接质量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真是一个奇迹!当时,工地设在上海共青苗圃,陈世雄、马立勋负责建造15万浮船坞。原计划工期29个月,实际只用了24个月,总投资1870万美元。
“南通”造船厂总设计师朱元军(右)、高志明(左)
交通部长协调检查
检验是浮船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请Lloyd’s Register的总统检查,他听了我的陈述后,久久没有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表明立场就是不同意。我不确定是否可以请中国船级社检验。
就在这时,交通部长钱永昌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北京。原来,钱部长接到了中国交通进出口总公司关于10万吨浮船坞出口的报告。
运输进出口公司的报告如下:
钱部长:
给我的海洋公司一年在国外,修复成本100000吨船近20美元都依赖外国船舶修理,为了让我的大型远洋船舶修理不受国家如日本、韩国、香港修船行业海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明自今年7月以来,多次与我公司联系,计划在中国建造一个起重能力为36000吨的浮船坞,由中远附属香港航运公司出资。建成后,祥源船厂将通过国际租赁渠道交付南通船厂使用。我们希望能与贵公司合作,做出口代理。
为了建造这个伟大的码头,祥源我们已经向国内外征求了许多意见。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估值在4000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等地的报价也在3000万到4000万美元之间。交货期为合同签订后18 - 20个月。经过比较和可行性研究,祥源决定在中国订货。上海东联造船工程公司(上海市吴淞区、崇明县与东海造船厂联合造船工程公司)为总承包,我公司为出口代理。上海船厂退休造船专家朱元军组织船舶设计专家承担码头设计工作。码头的建设是由原上海造船厂厂长冷大章组织的。
...
今年11月6日,我公司与香港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与上海东联造船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协商签订了“36000MT升降机浮船坞建设合同”,我们只收取象征性的佣金。码头的尺寸是:总长度254米,浮力舱的长度http://www.zhucesz.com/米,码头宽度58米,码头墙宽48米,码头墙的宽度5米,码头墙前甲板高度的米,码头的最大吃水http://www.zhucesz.com/米,它是中国最大的码头。
...
特此报告。以上,不当之处,请注明。
张记
1989年12月14日
钱部长接到这个报告后非常重视,特地从香港把我叫到北京,询问码头建设的可行性,码头建设的技术实力是否达标。当他被告知码头的材料已经到了,设计师也准备好了,钱说:我支持你。
“你现在需要什么支持?”钱公使问我。
我说:“钱部长,请向中国船级社问好,请他们帮我们检查码头。”
钱部长立即联系了中国船级社总统。中国船级社的测量师很细心。所有大焊缝100%用手工x光机检测,结果完全符合技术标准。从这个浮船坞的检验开始,中国有自己的浮船坞检验标准。
1991年,中国首次生产了15万吨“南通”级浮船坞建成,填补了中国修船行业的空白,结束了中国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无法修船的历史。
人们发出了无尽的惊呼
码头建成后,不仅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许多航运界人士也纷纷前往参观。航运界知名人士赵锡成参观浮船坞时,称赞浮船坞是“最经济实惠、规划巧妙的原创项目”。海商法专家杨良义表示:“看看东海造船厂的浮船坞和造船技术,它证明了中国的硬件是一流的,中国失去的是软件。”印尼一家著名航运公司的老板王圣奇曾两次参观浮船坞的建设。他说:“成功关闭浮船坞看起来很容易,但一开始真的不容易想出这样的方法。”
1992年,我去东方海外洽谈业务,偶然遇到了东方海外主席董建华先生。他一看到我,就热情地握了握手,说:“谢谢您,高先生!”我有些疑惑:“董先生为什么要谢我?”董建华说:“我们公司有一艘集装箱船,要在日本修理。你的码头建好后,我们去南通维修。同项目,我们在南通比日本节省了100万美元,质量相当好。
高志明将刘海粟师傅的笔迹转交给中远海运
国画大师提名码头
当时,浮船坞的名称有两种意见。其中一项是命名为圆通,因为南通造船厂是中远集团旗下公司,浮船坞将在南通使用。另一个是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把它命名为“南通”,因为我在选择建厂地点的时候,一直习惯用当地的名字来命名船厂,这个船厂也不例外。有关各方尊重我的意见,将浮船坞命名为“南通”。
“南通”号是中国首个15万吨级浮船坞,而且是自主设计建造的,意义非凡。两年来,我每个周末都从香港飞到上海,连夜开会,解决码头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场合我还请林胜和先生飞到台湾,请国画大师刘海粟写船厂的名字。刘海粟当时已经95岁了,但听到中国建了这么大的浮船坞,他很高兴,还用汉字写下了“南通”。
“南通”码头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