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金属切割》杂志
立式加工中心的国内市场格局——7梯队排座,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中最常见的,品牌众多,价格差异相当大。有什么区别?敬请尚未被提及加工中心的厂家放松,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随时拍砖。世界上第一个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崔克公司首次研制成功的。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北京机床研究所1975年试制了中国第一个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试制了中国第一个立式加工中心JCS-018。据说JCS-013实际上是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制造的。当时,中国与世界的技术差距是17年。如今,中国目前的加工中心技术应用基本与世界同步,精度和稳定性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什么同样是850立式加工中心(X到行程800mm, Y到行程500),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差距很大,国内品牌为什么有相当大的价格差距?国内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厂家分为7类,以最常规厂家标准配置的三轴850立式加工中心为例(仅为主要型号,每家厂家配置会有所不同),来谈谈这7款产品的特点。通过排队和比较,对国产机床的定位做出正确的分析。本文所提到的制造商都是经过多年市场考验的企业。其产品价格基本得到市场的认可,产品价格能够反映产品配置和实际价值。最终的决定是基于大概的价格,这其实不是很科学,也没有办法。第一梯队——超级玩家:专心走自己的路,让历史来评价第一梯队的瑞士美光、瑞士宝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格特、瑞士伟铭、德国哈默、德国奥美特、德国巨浪等品牌,属于加工中心领域一线选手,超过150万。无论从内部外观,还是设计水平和创新,还是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几乎无可挑剔。精工、精益求精,机床加工精度很高,产量很低。因为价格太贵,使用成本太高,用户往往别无选择,只能购买。第一梯队加工中心的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就像机床中的超级跑车一样。高昂的购买和使用成本直接导致了非常低的市场应用率。价格虽高,利润未必高,质量虽好,经营未必好,光明过后转身可能伤心流泪。瑞士美光已被瑞士Achishamir集团收购,瑞士宝美已被瑞士Strag收购……这让我想起了世界顶级超跑布加迪威龙(bugatti Veyron),它曾四次易手。机床的质量由床身材料质量、机加工水平、零部件质量、装配质量和生产控制等环节保证,机床的装配质量始终依靠人工保证,不像汽车、家电等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装配技术人员水平高低不一,机床批量生产有严格的交货时间限制。正因为如此,很难保证机床的高水平量产,这也是世界前十大机床制造商无法进入第一梯次的原因。第二梯队——最后的战斗大师:家的名声,在工厂企名网络二级DMG在德国,德国时至今日,德国,锡塔尔琴,本森机、大型抗日,日本马扎克,牧野,日本的丰田公司从日本、美国杂志,美国哈挺乔堡垒,意大利dia,西班牙达诺巴特等几家玩家的名字几乎耳熟,它是世界一流机床生产企业的主力机床,价格定位在80万到150万之间。这些公司在世界机床销售排行榜上常年名列前茅。一般中小型批量生产,控制到位,质量好才适合生产高利润产品。对于一级车来说,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接地气。第二梯队厂家有较大的推广和市场占有率具有高的加工效率,专业解决加工难题,知名度几乎超过第一梯队。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加工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几个梯队2级的选手坐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一些企业的机床绝大多数都是低端机床,他们会购买一两台第二梯次机床来填充门面,用于接单和客户参观。这也是奥迪虽然不是顶级豪华车,却能成为商务车首选的原因。一、二梯队产品质量领先,技术创新领先。目前,天然或人造大理石床层技术、床层恒温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滚珠丝杠中心冷却、重心驱动、超快换刀机构、高速电主轴等先进技术,均率先应用于一、二阶梯产品。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几乎由瑞士人、德国人和日本人主导。在这三个国家,他们的严格和对技能培训的一贯强调是优秀机床的基础。10年内,中国企业进入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可能性很小。雁行3 -攻击者:别怪不放弃,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中日合资企业北大拥抱,小巨人营地凳子上,中日合资企业,美国哈挺乔堡,美国哈斯,汉族Guodou山,现代,韩国三星,台湾永进,台湾东泰精密机床、台湾台中、快、台峰等品牌,是国内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机床品牌企业。价格从45万元到80万元不等。生产一流产品的企业也使用梯队1和梯队2的机床,但由于采购成本较高,实际批量使用的主要是梯队3。这些机床经久耐用,可靠稳定,关键时刻不掉链,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企名网络。第三梯队多为中外、台机床企业的合资品牌或国产化,在机床生态环境中起到了狼的作用,对国内机床行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水平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梯队——实战主力:实力好士气高,忙着头努力展望未来南通科技、新睿、新道、日发、海天、大金、台湾驰、台湾大桥、台湾大理、台湾优佳、台湾力威、台湾艾格玛、台湾启迪等品牌,是一二线机械制造企业中主要机床品牌。价格在320万到45万之间。梯队4的机床市场不逊于梯队3,虽然在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逊于梯队3,但由于价格更容易接近,也成为了高水平机械加工企业的主打机型。这种梯队的企业由国内优秀的企业和一些台湾企业大陆工厂,一点点的努力可能会威胁到第三梯队,特别是一些私人国内机床企业从高,快速进步,很希望在几年内第三梯队。雁行5——乳香:不挑食不选择生活,做什么,宝鸡,云南、大连、沈阳长征,hanland, ning河,凯达,强耦合(浙江),青海一台机器,好宝贝,安徽南部,山东南部,杭州,宁波,中国永远,迪莱姆大日子,贾tai,隆盛品牌,如加工中心、在机械加工企业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看到。价格在25万到32万之间。一些品牌还会推出一些偷工换料的特殊型号,不推荐。这个价格区间的850西甲是国内市场销量最大的,也是普通机械用户最能接受的。品牌多达一两百家,竞争已经白热化。什么脏活、重活、没人做的活都是这些机床在工作环境中比较差的,优越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与它们无关。这一梯队至少有一半的厂家采用装配轻装机的方式生产立加,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较低。如果工厂规模相同,管理得当,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差别不大。选择这一梯队的机床需要用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可以选择最适合他的机床部分灵活地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选择配件,用对了,好的机床可以生产新的产品,让人看的眼睛。国内几大机床巨头完全有能力做第3、4台李的添加,然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愿意纯混合在第五梯队打价格战,把国家的巨额补贴与中小企业争利润的东西,叫人说什么才好?几家巨头对国外机床企业的频繁收购,并没有给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反而得到了“国外机床品牌破坏者”的绰号,问题在哪里?Tier 6—经济型:能用就不浪费,足够是不错的选择,海腾、百仕达、一鸣、大森、鼎亚、海特、力创、鼎泰、博等小品牌一般选择低端品牌CNC系统,销售价格在180-25万左右。有些企业为轻装配机生产模式。第6梯队机床由于规模较小,质量标准化管理不如第5梯队机床。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也会选择一些便宜的品牌,这可能会对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严格的烘培机出厂检查是降低机床出厂故障率的好方法。对于产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购预算紧张的中小企业,梯队6加工中心是不错的选择。西门子808D的出现也使得梯队更多的数控系统的选择。第7梯队——省钱第一选择:精心挑选合适的人,创业。第7梯队是游击队组装的加工中心,价格不到18万美元。方法是用户自行购买轻工机、数控系统、螺丝、刀库等部件,再由游击队负责现场装配。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现场条件和游击队员的工作心情,不存在质量控制等QC流程。服务质量是显而易见的。该等级加工中心一般用于台湾新一代,宝源或国产凯恩迪,广州数控系统,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见。螺杆导轨用的牌子还不错,其他零件都抱着省省购买的态度。如果你和代游击的私交很好,而且代游击的技师水平很高,并且懂得一些机电维修,那么恭喜你大大降低了机器购买和使用床的费用。如果你没有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你可能会支付比购买第6级甚至第5级更高的价格。现金拮据的企业家与这种方式购买更高比例的礼嘉,请注意购买两个,一个是反复研究,深入理解质量的机床,机床零部件和验收,第二个是调查一代的游击队的声誉。结论:7个梯队的垂直加成厂家组成一个菱形。菱形的顶端代表第一梯队,队伍从上到下继续壮大。菱形左右两点之间的线代表第五梯队,这是制造商最密集的梯队。第1 - 3梯队全部是外资企业,第4梯队是内资和台资企业,第5 - 7梯队是内资企业。国外并不是没有5-7梯队的产品。国内礼家在这方面的实力让他们无法挤进国内市场,这是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国内立家要突破到第三梯队并不难,然后再往上走就很难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床,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