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州用“鸟星”精准扶贫:村民建观鸟客栈当“鸟导”增收
龙州有个“鸟星”--“弄岗隋咿咿呀呀”
凡是到过龙州的人,无不惊叹于崎岖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区有世界上罕见的、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季雨林植被。早在1980年,弄岗自然保护区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已观测到鸟类11目32科244种,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
中国鸟类学会名誉理事长、广西大学动物学院教授周芳在多年对桂西南喀斯特森林鸟类研究调查的基础上,2008年与学生姜爱武在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命名了一个鸟类新物种--“弄岗穗”,成为中国鸟类学家发现并命名的第二个新物种,也给这个西南边陲小城蒙上了神秘色彩。
弄岗狼牙嘴。邓华山摄
“龙州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土,种类繁多,拥有复杂多样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周芳告诉南都记者,在他看来,如何命名对于一个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这一新鸟种是在弄岗地区发现的,命名‘弄岗尖刺’是为了突出其分布的狭隘性,增强弄岗自然保护区的自豪感,从而推动‘弄岗尖刺’的保护和研究。”
除了弄岗长穗琵鹭,弄岗保护区内还有印支绿鹊、蓝背八色画眉、白翅蓝雀、红头咬鹊、斑犀鸟等珍稀鸟类。因此,当听说龙州要举办第二届国际观鸟节时,许多长期关注广西鸟种的爱鸟人士激动不已。
3月14日至18日,2018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举办之际,来自全国35家鸟类俱乐部或机构的17支队伍开启了一场探秘弄岗之旅。包括“弄岗穗”在内的多个珍稀鸟种也被记录下来,被更多人观赏
到。
这是龙州县连续第二年举办观鸟节。在去年的观鸟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队伍共观察记录了150种鸟类。中国朱雀协会主席钟佳告诉南都记者,“今年的比赛路线有所扩大,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踊跃报名。可以看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观鸟团体正逐渐成长为推动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据悉,本届观鸟节也硕果累累,共记录鸟类194种,比首届增加44种。
印支绿鹊。邓华山摄
鸟社、鸟坑、鸟导:村民积极参与,收入连年增加
“没听说过观鸟还是旅游产业,这鸟能赚钱吗?”
几年前,当有人提出为农卫红提供无息贷款建观鸟客栈时,他怎么也没想到,家里的几栋房子经过改扩建,找到了致富新路。
龙州县龙横村村民农卫红也是弄岗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从2012年开始,在资金支持下,农卫红将自家房屋装修一新,为前来看鸟的市民提供住宿。有了完善的后勤保障,经常来鸟类调查工作的孙佳杰感到很舒心。“以前,我们来看鸟都要带电饭煲,住宿很不方便。”
农卫红也成为龙州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年时间里,通过经营观鸟客栈,他把借来修房子的钱全部还清。当地群众逐渐意识到,以前是拍鸟、吃鸟,现在转变为护鸟,还能通过鸟类创收。村民们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
“鸟还能赚钱,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来是真的。”农卫红告诉南都记者,2012年以前,他种甘蔗,做护林员,一年收入3万元。20.他家的“中南半岛绿鹊客栈”挂牌了,前来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
龙横村村民农卫红经营的印支绿鹊客栈。
他们对本地鸟类的了解
熟悉之余,农卫红也从鸟导做起。一些外国游客前来观鸟。他负责提供车辆带游客观鸟。此外,他还建池塘、经营鸟坑,还能模仿几只鸟的叫声吸引它们。鸟坑也为爱鸟人士拍照提供了方便。
“现在收入翻了一番,最忙的时候,客栈的房间都需要预订。”农卫红说。
“龙州是宝库,是我的第二故乡。”新发现鸟种并命名为“弄岗咿咿呀呀”的周芳教授告诉南都记者,观鸟是旅游产业,可以带动整个观鸟经济。观鸟经济最明显的三个特点是服务项目多、持续时间长、可重复,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周芳说,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创收途径,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村民生态保护观念的增强,也成为全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龙横村村民农卫红经营的印支绿鹊客栈。
村民引水建鸟坑引鸟,为爱鸟人士拍摄提供便利。
建设弄港观鸟基地,发展以观鸟为主的生态旅游
像农卫红一样经营观鸟客栈、从事观鸟旅游的村民越来越多。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村民和贪心户得到实惠,龙州县政府着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观鸟基地建设。
龙州县政协主席何伟存告诉南都记者,龙州县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村民开展“爱鸟、护鸟、观鸟”等活动,有力助推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为了给观鸟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2017年,龙州县政府投资700多万元建设观鸟基地,修建生态停车场、环山观鸟路,美化村容村貌,升级改造民宿接待点。此外,当地政府还投入
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进入观鸟基地的17公里长干线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来破损严重的柏油路改为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彻底改变了行车难的局面。
目前,观鸟基地已辐射到龙横、旺纳、冷雷、坡纳等村,共有人口166户,约730人,其中贫困户47户。通过村民组织建设,现有观鸟点20多个,农家客栈10家。通过提供交通、住宿、向导等服务,村民逐步增加了家庭收入。
龙州县政府弄岗生态观鸟科普基地顾问、广西大学副研究员姜爱武告诉南都记者,发展鸟类旅游产业,要注意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村民、观鸟、拍鸟群体都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弄岗保护区经济发展的好经验,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南都记者从龙州县政府获悉,下一步,龙州县将秉持“生态立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推动建立更多观鸟基地,进一步提升观鸟旅游品牌,助力农民增收,助推经济多元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王琦发自广西龙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签名除外)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