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的角度命名
从传统的店铺命名方式来看,大多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命名,也就是说,根据经营者的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字。这种命名方式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抛弃了。因为它虽然能满足和切合经营者的需求,但却未必能满足和切合客户的需求,甚至会让客户反感。比如“万里商行”“财富商店”等,往往给人以“奸商”的印象。
现在,从顾客的角度来命名已经成为许多商家和企业的命名思路。这种命名理念要求名称要符合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产生良好的印象,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如从经营者角度命名的“及时雨典当行”“宴会酒店”“便民超市”“利民鞋业”等
因此,虽然从运营商的角度命名已经被很多人抛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从运营商的角度命名。关键在于,从操作者的角度命名时,一定要做到巧妙自然,避免一些限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店或商号的名称更为常见。
我们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店名,国内外有很多。比如,“王麻子剪刀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命名。从产品的角度命名,常用的方法是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比如用来展现自身经营特色的“美廉美超市”,告诉消费者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值得信赖。这在消费心理上比“超市”更容易赢得顾客的青睐。“无忧家政”“移山搬家”“心连心的婚介所”“正义之旅”等都是以其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的特点命名的。从产地角度命名
这种命名的想法通常适用于经营土特产的商店或风味独特的餐馆。比如,烧烤店可以冠名“内蒙古烧烤之家”,以表明他们在为顾客提供原汁原味的“正宗”产品。又如“韩式餐厅”“日式餐厅”
它就是根据这个想法命名的。从产地的角度来命名,要注意更广为人知的产地。如果是默默无闻的小地方,恐怕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目标市场视角下的命名
在预先定位其目标市场后,可以从目标的角度进行命名。在美国旧金山的华人社区,有一家名为“香银阁”的餐馆,生意兴隆。这里的客人大多是中国人。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有一种乡愁。下班后和老乡聚聚,慰藉乡愁,乡音亭成为他们更好的去处。好的店名必须适合其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店铺的经营宗旨和情感诉求,才能树立美好形象,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从文化的角度命名
商家在命名时,如果能注入特定的文化元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既能提高自己的档次和品位,又能吸引更多顾客的目光。比如“荣宝斋”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国内一些老字号商号中,这样的名称较为常见,如“同仁堂”“景秀堂”“六必居”等。近年来,一些新兴事务所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商业的影响,在命名时开始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北京的连锁药店“佳士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