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农业品牌战略研讨会”在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举行(线上线下)。
会议由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书明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药农业”先锋科学家、“中药农业”品牌建设专家组召集人张立坚博士受邀出席研讨会并介绍了“中药原理、技术、方法的农业应用(中药农业)”的研发进展以及对“中药农业”品牌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农业应用原理、中医药(中药农业)技术与方法符合以“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为评价指标的“五要素”品牌价值发展理论,为中国好品牌引导市场消费、拓展国内外市场,应以品牌为引领,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品牌强国、经济强国,让中国早日从质量经济阶段进入品牌经济时代,为乡村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林定根、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朱立志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学科带头人、以及中国国家品牌网总裁吴炜、浙江物产中大国际学院院长吴邵庆祥、浙江物产中大国际学院院长夏兴举、国际品牌科学院副秘书长余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振亚、山西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曹辉、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杨荣分别参加了研讨会(线上线下)。
会上,专家建议:1.“‘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十种中药农业’示范区(浙江。湖州)”2.“湖州‘中医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要创建为中医药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已统一了国际品牌评价理论体系。2011年,我
我国率先提出品牌价值除“有形资产”外,还应有“质量”和“服务”两个评价指标,并得到美国和德国的认可和支持。德国增加了“技术创新”,美国增加了“无形资产”。经过两年的交流,中德双方形成了以“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为评价指标的“五要素”品牌价值发展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目前,20%的知名品牌拥有80%的市场份额,全球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
专家表示:我国“科学、公平、公开、公认”的品牌评价机制和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我国必须走出品牌建设的百年成功之路。
专家表示:“中医药原理、技术、方法的农业应用(中药农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农耕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创新发展,博大精深、与时俱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必将形成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中药农业”在生产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利用中药材生产“两药”(农药、兽药),保护动植物生长;2.利用中草药和天然营养元素组合生产“两料”(肥料和饲料),促进动植物生长;3.利用功能性动植物(如活体中草药)与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机制调节动植物生长。
“中药农业”产品普遍呈现出优质高产、生态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强、保质期长、抗逆性好、降低生产成本等效果。“中药农业”可以生产出对占总人口70%左右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有益的“食药同源”或“功能农产品”,在食药同源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开发应用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农业”创新了农业科研和生产方式,赋予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体系和农业生产方式
创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研发空间,“中药农业”开创了探索人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