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卖生物保健品公司取名

发表日期:2022-07-18 10:47:35

作为“海王系”的舵手,张思敏神秘低调,却是资本运作高手。

2021年2月23日,海王生物抛出25亿元预案,获证监会核准。其中,扣除发行费用后10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金额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此次定增计划距离上一次只有三年时间。从20年募资29亿元,到2018年以配股形式募资50亿元,再到此次25亿元的定增计划,海王生物的“胃口”不小。

持续向市场募资的背后,是海王生物近年来疯狂并购,业绩亏损和负债高达321亿元。解决资金燃眉之急,成为海王生物近年来的“主旋律”。

海王生物隶属于海王集团。作为资本市场20多年的老将,海王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思敏一手打造了海王Interdragon和在纽交所退市的海王星辰等3家上市公司。2019年,海王集团全年销售额达774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医药流通领域和医药制造领域巨头。

与海王集团在医药行业的知名度相比,其背后的创始人张思敏却鲜为人知。作为昔日最年轻的“保健品大王”之一,张思敏手握3000元,通过打造一款名为“海王金蚝”的保健品发家致富,进而打造出“海王系”这样庞大的资本版图。外界对张思敏的创富故事知之甚少。

一、天才少年的保健品之路

上学期间,张思敏在父母口中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1962年,张思敏出生于吉林长春。他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从小,张思敏学习成绩优异,一路蹦蹦跳跳。16岁时,他考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于精密仪器系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专业。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这个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张思敏只干了三年就转行了。来吧

我去了中信建投公司,成为一名金融投资分析师。

1989年,张思敏大胆辞职,选择下海创业。值得一提的是,支撑他事业的,是他曾在中信学习过的一个海产品开发项目和从日本引进的一项牡蛎深度开发技术。

1989年,张思敏南下深圳蛇口,在几间民房里开始了创业生涯。张思敏将仅有的3000元积蓄投入其中,研发出一款从牡蛎中提取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取名“海王金牡蛎”。

当时保健品的火爆,让张思明享受到了这波红利。在他的包装下,这款名为“海王金蚝”的保健品一经上市便销售一空。1991年销量达到3000万,1992年迅速上升到1亿。在保健品领域,他成为与史玉柱齐名的风云人物。

但张思敏的命运与史玉柱不同。1992年,张思明在深圳南山区买了一块地,建起了“海王大厦”,史玉柱却在“巨人大厦”面前败下阵来。

让张思明更聪明的是,他没有“错过”保健品带来的巨大成功,而是在那之后迅速转型进入医药行业。1992年起,张思明先后成立海王星生物、海王星星,开始从保健品领域向生物制药、医药流通零售领域拓展。

1998年,张思敏将成立仅6年的海王生物送上市场,这为张思敏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二、张思敏的“冒险主义”

古语有云“想常人所不能想的,做常人所不敢做的,方能成大事”。

上市前,张思明的冒险主义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但过度的冒险主义是“赌博”。那时,他还沉浸在资本市场给他带来的巨大成就中,张思敏也在不断加大“赌注”。

2000年,海王生物称将增募14亿资金投资10个项目,其中最大的是“巨能钙”项目

亿元,预计三年后利润1亿元。

然而,2004年“巨钙事件”爆发,产品中检出过氧化氢超标,海王生物被卷入漩涡,这笔投资以惨败告终。

2009年,“甲流”成为当年的关键词之一,海王生物也蹭了一波“热点”。彼时,海王星生物旗下的海王星内含子与格伦申克联手,表示要建立亚洲最大的抗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在股价经历一轮暴涨后,海王生物停止了投资。

接连在投资领域受挫的海王集团并没有吸取教训。海王星从纽交所退市后,开始在资本市场“蒙眼奔跑”。

据财联社了解,20年至2019年,海王集团共收购和新设107家企业。疯狂并购带来高额债务压力。截至2020年9月30日,海王生物负债合计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亿元。

此外,2020年三季报显示,海王生物商誉高达1亿元。

高额的债务并没有影响张思敏的财富。在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张思敏、王劲松以75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第2476位。

三、首都地图的冰山一角

此时矗立在深圳的海王大厦、企名网科技大厦、海王星辰大厦,显示着张思敏的“成功”,但这只是其资本的冰山一角。

天眼查数据显示,张思明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有52家,实际控制公司417家,涵盖产业投资、物业管理、教育、物流、电子科技、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此外,张思明还通过旗下海王集团参股深圳市深商创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相互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深商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法人。

不同于背后这些后代公司的不断繁衍壮大,在资本市场上,海王

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业绩不容乐观。

海王星退市,另一家上市公司海王星Interdragon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惨淡”。股价达到最高点港元/股以来,一直在1港元以下徘徊。截至2021年2月25日,海王Interdragon报港元/股,市值仅1亿港元。

(作者曾佳怡,编辑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