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爹、阿丽妈妈、雷碧、星烘……大公司抢注“山寨”商标,搞笑还是无奈?
近日,微博爆料:大白兔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一口气注册了十几个近似商标: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小白兔、金兔、银兔……
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系统中可以查询到,持有“大白兔”商标的上海冠生园食品还注册了“大白兔”“巨白兔”“金兔”“大黑兔”“大花兔”“大灰兔”“大赤兔”等商标。
大公司争相注册近似商标
这不是玩笑。事实上,不少驰名商标公司抢先注册与自有品牌近似的商标并不新鲜。比如,阿里巴巴一口气聚集了“阿里家族”,注册了阿里兄弟、阿里兄弟、阿里妈妈等商标。
虽然阿里家族的商标都是一家,但消费者还是能一眼分辨出每个商标的区别。下面两个商标如果不仔细区分,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款名为“雷碧”的碳酸饮料商标持有者真的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这款产品在包装和商标方面与雪碧非常相似。
此外,星巴克还注册了星巴克、Bukxing、Bukxing、Simbak、Simbak、New Bart等近十个类似商标,被网友调侃为练习绕口令的绝佳素材。
老干妈辣椒酱,这个本土老字号,早已成为国人舌尖上的记忆。老干妈商标权利人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随着老干妈的成功,另一个知名网络品牌“老干爹”也搭上了上市的顺风车。
虽然资料显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老干妈”商标,但在商标网络查询系统中显示贵州老干妈食品公司也注册了这一商标。
资料来源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
老干妈陶华碧多次被
维权,但这两个商标仍被调侃为夫妻档,“老干德”和“老干妈”的官司也陷入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拉锯战。
资料显示,除了餐饮行业抢注“山寨”商标外,雷军旗下小米还抢注了几乎所有颜色的近似商标,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绿米、黄米、橙米都加入了小米大家庭。
为什么大公司如此热衷于注册“山寨”商标?
知名品牌绞尽脑汁注册类似“山寨”的商标,确实是无奈之举。
尤其是零售业,模仿驰名商标的成本极低,很多假货包装足量、假冒伪劣,让很多消费者无法辨别真假。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段:
如果你想买“康师傅”,你会发现它是“康帅富”。细看“奥利奥”饼干的包装,是“悦力悦”,上面还有“雪碧”“雷碧”。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走进假货陷阱。
山寨商家为了搭驰名商标的便车,仿冒正品品牌甚至抢先注册商标的案例不在少数。各种山寨品牌绞尽脑汁、出其不意,命名功力令人敬佩。
为了有效打击山寨商标,大公司不得不先注册商标,让山寨公司无路可走。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解到,如果一家公司在申请商标注册时选择了某一品类,比如可口可乐注册“拉比”时选择了“非酒精饮料”,如果另一家商家生产“拉比”品牌的非酒精饮料,可口可乐可以起诉。
但如果两个商标由不同的公司持有,则要证明另一个商标构成侵权并不容易。按照谁起诉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时,必须证明对方产品的商标与自己的商标近似。
如果可口可乐没有注册“拉比”,那么另一家商家生产了“拉比”、更改了字体设计等,可口可乐想要证明对方商标与自己的“雪碧”相似并不容易。
因此,品牌方先注册近似商标,一方面切断了山寨公司的注册,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诉讼发生时的举证成本。
品牌疯狂抢注“山寨”商标的搞笑命名背后,其实是商标侵权法律法规不完善背后维权的无奈与悲哀。
维权到底有多难?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或者干扰、阻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现行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的权利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或者翻译,容易造成混淆的,不予注册,禁止使用。对不同或者不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他人对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或者翻译,误导公众,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的,不予注册,禁止使用。
即使现行商标法已经作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但当商标侵权行为发生时,企业的维权成本仍然较高。
许多构成商标侵权的“山寨”产品,多在偏远小城市或县级市流通。即使品牌发起维权诉讼,也可能置之不理,导致官司在长期拖延战术中败诉。
即使停止了商标侵权行为,对品牌的损害也难以弥补。
靠山寨商标“傍名牌”的国际大牌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美国著名运动品牌“New Balance”商标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
认为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New Balance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使用他人注册商标“New Balance”对他人构成权利
因侵犯商标专用权,赔偿对方9800万元。
“新百伦”“新负担”等假货和莆田产品充斥着你,对“新百伦”的维权成本并不低。
有的山寨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而有的品牌山寨得很高级。
在运动品牌中,乔丹是“山寨”最成功的品牌。乔丹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不亚于星巴克在北京和上海的门店数量。很多人曾经分不清这个乔丹和那个动辄卖出上千双鞋的乔丹有什么区别。
国产乔丹品牌的商标持有人为晋江乔丹体育有限公司,注册了“乔丹”“乔丹”“乔丹”等一系列品牌。由于与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同名,商标与1997年拍摄的灌篮照片剪影高度相似,该品牌一度被认为与迈克尔·乔丹有关。
国产乔丹以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小城市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2010年,其销售收入高达1亿元,甚至一度谋求上市。
其高调举动最终引起了迈克尔·乔丹的注意,后者以侵权之名起诉前者。经过四年的拉锯战,迈克尔·乔丹还是败诉了。
事实上,大公司看似豁达的防侵权招数并不能一劳永逸。说到底,山寨是一种成本低廉、利润丰厚的商业活动。尤其是快消品行业,山寨货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确实可能威胁到品牌神的进入。
品牌疯狂抢注“山寨”商标的搞笑命名背后,其实是商标侵权法律法规不完善背后的维权成本高、维权无奈。
由Caijingwangwx(ID:Caijingwangwx)出品,请联系授权。
(参考每日财经报、中国青年网、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日报、企名网财经等)回归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