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052京都火车站:我不仅是一个车站,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客厅”
“北京国际城市天文台”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主要组建的课题组,旨在跟踪世界前沿,推广国际经验,深入比较北京等国际大城市的规划实践,服务于各级规划师和政府部门,涵盖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我们致力于: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推送+一流分析总结。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导读
人多的地方,也是文化需求最迫切的地方。火车站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和人员聚集的大型公共场所,自然要注重文化关怀。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纽约中央火车站100多年来的辉煌故事。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京都火车站,看看市民眼中这个“人聚的活力家园”有何奥秘。
今天的京都站是1991年国际大赛评选出最优方案后实施的,1997年建成,成为日本最大的火车站。
建筑师原弘二的设计方案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主要争议在于其现代风格和庞大体量是否与京都这座重量级历史文化名城相匹配。但自从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巨无霸。
京都火车站大楼,图片
京都火车站站房占地公顷,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地上16层、地下3层,高60米、宽470米、深80米。除承载地铁、铁路等交通功能外,还集百货、购物中心、文化馆、博物馆、酒店、停车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拥有大量室外、半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综合体。
事实上,为了保护古都,同时也要发展古都,国际竞争从一开始就明确,新站肩负着振兴京都文化、旅游和经济的任务。
发展目标包括: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更好地接待乘客,振兴市区。
新车站的功能有:京都的门户空间、外来者使用的酒店、能体现京都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商业设施、文化交流和民俗庆典活动。
从这些角度来看,运营21年的京都火车站无疑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对此,原弘二本人解释说:“简单地说,新京都火车站是一个受欢迎的建筑,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文化。”
01
充满活力的人性化空间
京都火车站建筑外立面,图片网络
京都火车站站房外部是大面积的玻璃墙,灰色的石材、混凝土和金属面板,看似沉闷却处处都有精致的细节。暂且放下建筑师赋予它的城门、聚落、山谷等设计理念,听听体验者的感受:“这里仿佛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园,人们聚集在一起”(大江健三郎)。
从北立面正门进入,是一个宽敞高层的中心广场,广场周边设有票务中心、交通及建筑信息咨询柜台、检票口。
京都火车站中心广场,图片
再往远处看东西两翼,地面以不同的方式逐渐隆起:
东翼呈平台状向上层叠,平台间由自动扶梯连接,末端设有影剧院、酒店区及天台广场
西翼是由几组大型弯曲的宽台阶和自动扶梯组成的连续斜坡。每层都有一个与百货公司和停车场相连的开口,屋顶是一个开阔的广场。
东广场
图片
空中花园
图片
宽阔的台阶既是疏散通道,也是视野开阔的礼堂,屋顶广场则可以举办俯瞰全城的小型派对。
大梯子灯光秀,图片,网络
此外,大厅45米高的空中走廊将东广场与西台阶连接起来,为建筑的多维空间组织增添了清凉元素……
连接东广场和西台阶
天道隧道
图片
如此多样、分散的空间,以细致、创意的思维,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人性化的回路。
京都火车站还有一项技术突破,即所谓的“空中地面层”,由日本结构学家木村俊彦完成。
京都火车站大楼内部
图片
京都火车站位于电气化铁路和地铁线路交汇处,底层车站部分要求50米的大跨度。因此,在距地面15米的高度,采用4米高的空中桁架结构,形成整体空中基座,部分通过空中与大厅相连,可灵活布置不同开间的建筑,满足未来增加轨道交通线路立交或拓展南北新老城区交通联系的建设需求。
02
与城市对话的“积极分子”
就景观效果而言,京都火车站就像一个人工楔入的巨大盒子,这的确是对传统风格理想的不小挑战。但从空间发展的逻辑来看,京都火车站“存在就合理”。
从“大凯丹”大楼梯看京都车站
图片
事实上,京都火车站位于老城区南侧,距离备受争议的京都铁塔一个街区。但改造前的老车站及其附近街道已不再传统,因此京都火车站所采用的现代建筑形式与邻近街区并没有疏远。
此外,京都火车站在实现土地开发价值最大化、整合各类市政功能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成为与城市对话的“活动家”。
比如,对外开放的天台广场,成为欣赏城市风貌和远山风光的最佳视角。建筑内部设置的通道不仅连接了车站南北广场,也成为一条跨越铁路、连接南北城区的城市支路。
连接南北广场的通道
图片
03
服务多元化的交通枢纽
作为交通枢纽,京都火车站拥有超过8条铁路和地铁线路,为乘客提供一个城市
日本国内运输和国内运输服务。
地面交通接驳方面,除公交、出租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停车位等基本配置外,还提供自行车租赁、城市观光车服务。有较多观光需求的游客可前往旅游信息中心咨询。
站房内酒店、商铺、餐厅林立,从国际品牌到本土品牌应有尽有;需要静静享受精神食粮的旅客,还可以找到影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大台阶上会在特定时间展示巨型灯光秀,中心广场不定期举办美食节等活动。
京都剧院
图片
“EKI”京都博物馆
图片
可以说,这里几乎可以满足吃、住、游、娱的所有需求,不仅吸引了来京都游玩的外地游客,也成为当地年轻人的聚集地和婚礼现场。
“火车站婚礼”听起来匪夷所思,实则“一宴难求”,图片、网络
04
双重管理下的共同利益诉求
京都火车站由京都市政厅和日本铁道公司共同管理,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更具代表性。
1989年,他们与商业界共同成立筹备公司,以推动重建计划和国际竞争。1992年,中标和实施计划获得市政厅和议会批准。1993年12月开工建设,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此期间,该站交通运行未受影响。
京都火车站候车走廊和京都塔
图片,作者:恩切·陈
铁路公司和京都地方政府主导着车站建设的发展取向,复杂的模式是它们共同的利益诉求:1987年,日本国家铁路公司被划分为7家公司,国有经营权移交给私营企业。
铁路公司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运输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必须使多元化经营收入达到总营业额的30%,因此决定将目标聚焦在上下车旅客多、购物和消费潜力大的车站。
另一方面,作为关西地区的三大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大阪和神户),京都市拥有20多所大学,是任天堂、欧姆龙等国际企业的总部基地。如何满足相关人员的出行需求,提供更加舒适、愉悦、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成为京都市政厅的迫切需求,因此抓住京都火车站建设的机遇至关重要。
京都火车站打破传统候车大厅,让留下来的旅客动起来,带动经济,将火车站完美打造成商业综合体。同时也融合了当代艺术的美感,让人在等待中获得满足。
一个文化之都,不仅需要文保单位、文化场馆等“主力军”担负起传承历史、展示文化魅力的重大责任,也需要其他设施空间成为文化“志愿者”,从不同侧面关心民众需求,提供润物无声的专业服务,从而体现城市的文化品质和价值取向。京都火车站就是成功的代表之一。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