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我想说几句话。
首先,从现在开始,每天看一部电影,看经典电影,自己找片单,坚持看完后写下几百字的影片分析。每周写一篇3000字的电影分析,限3小时,手写。写完后,去CNKI、variety、imdb查询影评人和导演的采访。请先关注自己的分析,再看看著名影评人怎么说,尤其是导演和编剧怎么说。你应该申请文学系,而不是摄影和录音系。你要注意人们是如何构思故事、设计人物、对话和挖掘主题的。不要专注于导演、摄影、录音和美术。上面的海参包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文学系的许多老师根本不懂电影的声音,更不用说音乐了。电影分析分析的是音乐,而不是死亡。
其次,现在就开始读剧本,不是电影剧本,而是话剧、元杂剧、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等等。把经典的舞台剧本看得差不多了,再考虑看电影剧本。下面我们来谈谈原因。
最后,坚持每周写一篇故事梗概。不要写一个完整的剧本,而是写一个故事梗概,用200字把一个故事讲清楚。这个200字的故事,时空要简单,人物要单一。你什么意思?在考场上,你只有三个小时,最多能写4000字。当你真正学会写剧本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三四千字不过是两三部戏。不可能展开一个复杂的故事,也不可能构思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空。编剧的能力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把每一个场景写得跌宕起伏、情感饱满。为了应试,大部分电影剧本在时空上过于复杂,但舞台剧本却能在简单的时空里压缩复杂的故事。这就是你读舞台剧剧本的原因。
你准备的故事要接近现实主义,不要写科幻、武侠、玄幻等题材,不要给人物起陌生的洋气名字。究其原因,一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被现实主义潜移默化地洗脑了。你从他们拍的电影和写的剧本中学到
你看得到。每年文学系金字奖评出的最佳剧本都是现实题材。他们评价电影,什么真实性、接地气,都是现实的。当然,如果你对你的其他类型的故事特别有信心,不妨去写。
另外,选择导师也很重要。比如被海参包选中的苏牧,他的拆解电影热门书籍名声在外,被大多数骗子院校作为教材,但他不会对你的编剧和未来发展有所帮助。他基本不成功的剧本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他也无法把你推进真正的影视行业,根本无视非名牌大学以外的学生。而且因为他很有名,所以有很大的竞争。
你介绍自己是一所偏远山区的艺术院校,学习戏剧创作。请原谅我不客气地说:你是骗子专业,你的老师基本上没有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舞台剧的创作经验。换句话说,他们教你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荣誉和太阳男孩之类的书里抄来的,所以尽快忘记他们教你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考前半年去北京,在电影学院附近租房子,上本科和研究生班。
还有一点,关于政治和英语。山东考研基地的很多同学政治能考到八九十分,我在床上对同学就是这样。大家都讨厌这门课,但备考到六七十也不难,考就行了!现在艺术考研也产生英语二,但很多艺术生连35都考不到。说不客气,不是太懒就是太笨,只适合收银员等不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不能拍电影,就国际合作。英语不会,就等着写抗日剧,混主旋律。
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家庭条件好就能出国,理由就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