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有研究机构发布数字:截至去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已超过5600万张,预计到2010年我国信用卡保有量将超过1亿张。万事达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20所高校中,有24%的学生拥有信用卡。
招商银行在成都推出了一款信用卡,名为“扑克牌”。“玩”字形象地反映了信用卡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双方都在利用信用卡这个工具进行“博弈”,试图通过这种简单的金融博弈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对于推广学生卡和提倡白金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信用卡过度消费会刺激人们的虚荣心,导致恶性结果;另一些人认为信用卡消费能激励人们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用卡对人们的刺激与现金并无二致。如果争论永远停留在“道德”层面,就回避了根本问题,即信用卡游戏其实是银行在“玩”市场、“玩”持卡人。信用卡是人们用来向银行贷款的,这种关系很清楚。但为了拓展市场,银行通常要想一些招数“玩”得眼花缭乱,鼓励持卡人的消费欲望,使消费行为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说白了,在这场博弈中,银行是主体,是操纵者,也是规则制定者。持卡人再聪明,也要在银行的规定范围内“斗智斗勇”。这个游戏并不完全公平。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人们可以看到银行强调持卡人的信用等级,未来可能会加强,甚至影响持卡人的日常生活。但银行在游戏中的信用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比如,银行对持卡人信息的保密、信用卡丢失的保护、网络交易的安全维护、防止大量发卡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等,都没有明确的态度。加上年费及同业手续费
随着使用量和手续费等政策的不稳定,使用信用卡正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游戏规则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是游戏的右边。再过几年,中国的信用卡保有量将突破1亿张,更多的人会在银行的鼓励下加入这场游戏。在这场带动全民的金融游戏中,持卡人也要有参与规则制定的渠道,出台什么政策,反对者也要有发言权。总是自言自语,逃避责任,不愿透明,牌很难长期“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