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务综合服务区垃圾分类升级
长江回兴龙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是长江最大的水上综合服务区,为江面过往船舶提供垃圾接收、维修等9类功能服务。今年5月,服务区实行垃圾分类,如今已升级为“”号版本。近日,服务区还号召上千名船员签名,关注长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母亲河。
驳船上免费接收船舶垃圾
南京长江船服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汇”)是一家致力于“助力长江生态保护,服务长江绿色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建成了目前长江内河最大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
记者在河南岸明州码头附近登船,驶向江心。只见5艘趸船沿河流淌,一字排开、头尾相连,总长近600米,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驱车20分钟后,记者登上“兆吉218”趸船。“长江汇”环保总监蒋世雄说,今年5月,公司投入巨资引进了这艘驳船,不仅具备接收垃圾污水、维修保养等功能,还设置了垃圾分类区,免费接收船上垃圾。
记者在“兆吉218”趸船首甲板看到,船上设有工作垃圾区、废旧家电区、可回收垃圾区等,面积约100平方米,基本涵盖船上各类垃圾。
作业垃圾区堆放着旧电池、电瓶等。蒋世雄说,来往船只不需要靠岸,而是停在趸船旁,工作人员会接收有害垃圾,全部送到作业垃圾区。每周两三次,“长江汇”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将有害垃圾运走。
“开刀”培养船员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从“一刀切”变成“一把刀”,这是记者在船上听到最多的话。工作人员解释说,船员工作环境特殊,面对长江上几十种生活垃圾,如果没有指导和帮助,要正确开展分类工作难度很大。想让剧组“一刀切”
掌握分类是不现实的。刚开始,船员环保意识不强,强制船员进行垃圾分类会导致船舶接收垃圾量整体下降。于是,《长江汇》从最简单的塑料垃圾、电子垃圾分类入手,让剧组慢慢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俗称“砍一刀”。
中诚89号轮机长金旺生说,他们的船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每周靠泊一次赵集218趸船。他说,“每次扔下来的生活垃圾都有几十公斤,我们养成了把塑料制品拿出来的习惯,杜绝了‘白色污染’。”像老金这样的船员越来越多,也节省了趸船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引导更多人关注长江生态
旧家电也是让剧组头疼的垃圾。“长江汇”开发了APP,嵌入了回收家电功能。在手机上,船员们可以预约回收或交易旧家电。自5月以来,回收了80件家用电器,包括微波炉、洗衣机和空调。6月17日,“泰伦油976”轮上的格力空调换机打折,比市场价便宜了300多元。
来自安徽的船主老邓说,1000吨以下的船基本都是“夫妻店”。以前,船上的家电坏了,不省人事的人就会把旧家电扔进河里。“有了app,我们不用卧铺,花少量的钱就能换上新空调,太好了!”他说。
“长江汇”环保总监王康明说,如今,停靠在服务区的船舶垃圾转运率从7提升到84,说明船员保护长江的意识在不断提高。
“长江汇”董事长方保利介绍,服务区将开设江豚保护主题馆,开展千名船员签约等活动。下一步,公司将打造长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导更多人关注长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母亲河。
南报融媒记者王聪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