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看似很难,但实际上……真的很难。
很多人说,在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普及之前,我不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事实上,在中国使用新能源汽车真的没有那么不方便。
本期解答,让我们好好聊聊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指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装置。一般来说,安装在公共场所,如停车场、商场、独立车辆充电站等,也建在住宅小区等私密场所。充电桩的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带充电插头的输出端与电动汽车相连,实现充电。
充电桩有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两种。
交流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也有单相交流桩和三相交流桩两种(这里介绍的是单相交流桩)
按功率来看,市场主流是7kW(220V,32A)的单相交流充电桩,与7kW车载充电器配套。交流充电桩负责传输单相交流,车载充电机负责将交流转换成高压直流为电池组充电。
如果用7kW慢速充电桩给目前市面上续航500公里左右的汽车充电,晚上充电,第二天白天开。电量刚刚好,基本在8小时左右,但可以从没电充满电(视电池电量而定)。
因此,交流充电桩通常建在小区、私人停车位,或者一些有车库的地方,更倾向于私人用户。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属于功率最大的充电设备类型,其功率基本分布在几十千瓦到1亿以上。甚至有些充电桩可以支持大于200kW的充电,因此对电网要求高,充电速度快。
直流充电桩接入电网,接入的交流电经直流充电桩转换为直流电,直接为电动汽车高压直流动力电池充电。
直流充电桩功率越大,相对而言
充电速度越快,当然超过车辆最大充电容量,直流充电桩就力不从心了。毕竟,车辆的充电限速是摆在那里的。
因此,直流充电桩也更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区域,更多地建设在一些公共场所。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充电桩的一些标准。
《GB/T 33594-2017电动汽车充电电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使用特点、表示方法、技术要求、标志、试验方法和要求、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分类、通用要求、通信、触电保护、电动汽车与供电设备的连接、车载接口和供电接口的特殊要求、供电设备的结构要求、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等。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交流充电接口的一般要求功能定义类型结构参数和尺寸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直流充电接口的一般要求功能定义类型结构参数和尺寸
以上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2015年新国标充电桩,此前是2012年版老国标。目前市场上有一些2012年国标前期建设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也是未来建设过程中需要改造的对象。
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充电桩市场也迎来一大波增长。
资料显示:
五年来,在新的
在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相应汽车充电桩需求也持续攀升。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1万辆增长到2019年的1万辆。作为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深度受益。2015年至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按充电桩建设规模计算)从1亿元增长到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据行业相关研究,以超填桩为例,当车桩比满足一定数据时,新能源汽车车主在用车时不会有明显投诉。然而,这一比例目前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契合。尤其是在一些差异明显的领域。比如,一线城市的车桩比和二三线城市的车桩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充电桩全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制造商)、中游(充电桩运营商)、下游(新能源汽车用户--包括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个人消费者)。
这里说的是更贴近用户、更受人们关注的中下游运营商和消费群体。
目前,总体来看,中游的充电桩运营商主要有以下几家:
A.民营资本专业化运营商,专业从事充电桩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企业或提供充电及相关增值服务的充电桩设备制造企业--如特来电
B、政府主导运营商,国有企业负责充电桩投资、建设、运维,或与电网、专业化充电运营商合作,共同提供充电服务--例如,国家电网
C.以整车企业为主导的运营商,它们为了推广汽车产品,以“建设运营公共充电桩”或“销售+配套私人充电桩”的模式提供充电服务--比如我们的小鹏
D.合作模式下的运营商,整车企业与专业化运营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供计费及各类增值服务--如特来电+小鹏
将其实现到下游客户端,实际上无论哪种操作方式,使用
用户需要体验的是充电的方便和便捷,这才是积极推动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充电桩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为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了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公司也是响应这样的发展规划,在充电领域,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已经悄然接受了新能源汽车这个物种,而不是被充电桩数量所左右。
产业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