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士顿,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家美国公司,其实不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个地道的中国人。杜纪川是浙江人,孙大伟是台北人。两人都不是“本科生意人”。前者是房地产销售员,后者是纯粹的it男。他在球场相遇,创业之路由此开始。
如今,金士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内存产品制造商,2007年营业收入已达45亿美国元,更不用说今天了。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做大了就会ipo上市,但了解金士顿的人会知道,它并没有上市融资扩大经营,这与两位创始人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
可能是因为非训练有素的生意人,才真正“视金钱如粪土”,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超级豪迈。1996年,他以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80%的股权卖给了美国软件银行。当时买家无法一次性支付这么多钱,只支付给美国亿美元。同年,金士顿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9%。为了感谢员工,他们直接拿出1亿美元与员工分享。按照当时的员工人数,平均每人领取20万美元。
公司出售两年后,因为尼索特银行战略布局的变化,转手金士顿股份。杜纪川夫妇还抓住机会回购了公司股权,总共花了1亿美元。当时日软银行还欠他们1亿美元债务,但他们没有要求还款,直接给对方清零。许多商人都是为了利润,但他们真的太慷慨了。
在一家伟大的公司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金斯敦的员工一定深受感动。公司内部没有绩效考核,员工薪酬水平超过不少同级别科技公司。个人收入基本可以达到一年100万美国元的水平,而且没有打卡制度。出勤靠自觉。由此,金士顿连续五年被评为“美国最佳工作环境公司”之一
它是美国一家拥有超级幸福感的私人公司。
按照正常情况,公司过于慷慨,没有规章制度很容易破产。然而,金斯敦做到了。成立至今已有33年,员工超过4万人,年营业收入超过60亿美国元。也成为500强企业的一员,实力远超许多同类型公司。
金斯敦的成功在于惜才爱才。杜纪川都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内心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能让他们为企业做实事。外在的制度只会让人显得听话,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自然会低很多。除了人,在产品方面,金士顿拥有其他内存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产品终身保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地位。如果没有企业能与之竞争,其优势地位将永远存在。
遇到这样的领导,对员工来说也是幸事。你看到这个想去金斯敦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