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推文
想必大家对这次推送的英雄和战队并不陌生吧!如今,由我校大学生搭建的“哨子-冰球竞赛服务平台”明锐赛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杀出重围,夺得北京赛区一等奖,随后又代表北京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奖!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哨子--冰球竞赛服务平台”项目背后的团队,聊聊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创新创业。
团队简介
“有哨--冰球赛事服务平台”
明锐赛事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为:我院学生王克尧、高锐、刘静泉,吉林大学学生李佳明。他们是第一支代表BSU进入全国顶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创新创业团队。
01会员介绍
王克尧摄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8级本科生,国家冰球运动员。此后,他一直从事冰球裁判工作。曾在全国锦标赛、内地冰球联赛(KHL)、俄罗斯冰球联赛(VHL)等国内大型赛事以及国内外相关赛事中担任技术官员,2017年在河北省举办的中韩国际冰球邀请赛中担任竞赛领队。2018年,他加入黑龙江省冰球协会,成为理事会成员。现任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国家技术官员(NTO)团队成员。
高锐摄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8级本科生,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冰球运动员。截至目前,他已涉足国内外冰球赛事、裁判等领域,拥有多年体育赛事策划经验,能根据体育产业发展制定不同的市场开拓计划,熟悉体育产业中的运营业务。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国家技术官(NTO)团队成员
.
刘景全摄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9级本科生。国际冰球裁判员、国家冰球运动员。至今一直从事冰球比赛和裁判工作,拥有丰富的裁判网络;丰富的组队和比赛裁判经验。了解各大冰球赛事如IIHF、NHL、KHL、VHL等国内外知名大型冰球赛事的运作模式,熟悉各类裁判规则。现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项目技术官(NTO)。多年的办赛、办赛经验锻炼了他的社交、营销、宣传能力。
李佳明摄
吉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吉林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团队伙伴。本科阶段,学术创新项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优秀结题,参与发表多篇SCI论文。在冰球领域担任技术官员的丰富经验。他曾在亚洲冰球联赛、俄罗斯超级冰球联赛(VHL)和大陆冰球联赛(KHL)担任技术官员。现任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国家技术官员(NTO)团队成员。
02参赛机会
“首先,冰球的技术官员分散在国内,其次,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推出了全国技术官员(NTO)选拔班,几乎汇集了国内所有的技术官员,此外,几位核心成员也是在NTO工作中结识的,”王克尧说。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迸发出了“既然我们都是每次举办比赛的人,为什么不弄个团队,自己承办比赛”的灵感。
03选题理由
谈到为何选择“冰球”这一主题时,王克尧说,“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互联网+’赛事,虽然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也和冰球有关。”但第一次参赛,项目组就给裁判员做了平台。经过多次讨论研究,
项目组一致认为,要把“赛”办好,选择大家熟悉的冰球比赛,制定一整套流程,为主办方提供国际水准的冰球比赛服务。
04队名由来印象深刻
名字叫“有个哨子”。一是因为哨子是裁判员在比赛中判罚的重要装备,它像喇叭一样引领着比赛进程;二是因为球队核心成员都是专业的国家冰球运动员/裁判员甚至国际级裁判员,大家产生共鸣。
在创业过程中,也有过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王克尧举例说,他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意识到技术服务只是竞争中的一个小环节,于是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做全流程的服务。高锐觉得自己见证了整个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全过程。“其实也是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是最难忘的。”
05如何平衡创业与学业
谈到如何平衡学术和创业,团队成员都认为:“一方面要锻炼时间管理能力,把学术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理解和认可,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问渠那得清,因为有源头活水。参与创业实践,其实可以检验自己的学术水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06不同级别比赛问答环节
问
团队成员认为,中华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校内赛、城市赛和全国赛有何不同?
回答
主要体现在项目的科技含量上。校赛、市赛、国赛,对项目科技含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事实上,国赛作品立足于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但更多的是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便捷、安全、科学。
问
现在比赛结束了,团队项目还在继续吗?
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哨子”项目一直在开展,未来还将继续承办国内各大冰球赛事。而且我们刚刚协助冬奥组委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测试活动,队员的专业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后应该会广泛应用,让我们国内的冰球项目能够打出国际和奥运的水准。
07师友们的建议
在团队成员方面,王克尧学长认为跨专业、跨学校组队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尤其是跨校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同一个专业会有太单一的能力,但跨专业可以发挥大家多方位的优势。在一个团队中,不仅负责人可以做决定,每个人都要发出声音,负责人要欢迎不同的声音。
一定要重视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及时申请软作品、商标、专利,保护好我们的创业项目。这既是提升项目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创业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做的项目被别人注册了,然后你就变成盗版了。
然后要明确自身需求,争取各方资源。没有人能自己做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不能信任团队成员,但也不能完全信任他们。有时候大家互相转告是必要的。
最后,项目要能持续做下去,有盈利空间,才能吸引评委和投资者。归根结底,“实践”太重要了。
结论
本科期间,学生或多或少会有双创的想法。希望大家脚踏实地追求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章北京体育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
主编|魏瑞杰刘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