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词“命名”今朝,让生活精致一厘米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端”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住,诗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四代传承美食“炸堆”,你会想起哪首诗?是“我心自有明月,千古不缺团圆”,还是“时辰不知月,谓之白玉盘”?为“诗意船长”马保利的乘客送上一首诗。是选择“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千条”,还是选择“沧海夜色尽,江春入旧年”?
如果要给有诗意的毛笔起个名字,有人说叫“中山兔”,因为“墨池飞出北鱼,笔笔绝中山兔”;有人说叫“像刀”,因为“别人有剑,我有笔像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可以起一个很简单的名字--“神来”,因为古人说写诗,“神来,气,情”。
2月13日,大年初一,《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以下简称《诗词大会》)如期而至。
“云端”千人团上线,首期年味美食“炒堆”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当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的时候,我们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云上敬酒明月,千里共渡。诗词大会首次出现云上千人。通过实时连线,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群众在“云”上提问、参与,以穹顶屏的形式在现场展示。他们既是看客,也是解题者、解决问题者。他们还扮演大众评委的角色,会及时呈现选手们的答案。
本季诗词大会首次增加“半开放式”比赛环节,即“千人帮”为炒堆、苏绣配诗,为脐橙果园、雪地摩托起名的环节。
诗词大会总导演闫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选手们在这个环节的比拼,让大家感受到古诗词在当下鲜活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场浪漫的浪潮
人,也有衣食住行的烟火气,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闫芳透露,《帮扶千人》的筛选分为“故事”和“人”两个维度,特别注重生活中的诗意,确保节目中既有大国情怀,又有人间烟火气,致敬平凡生活中的伟大。
比如第一期节目在大年初一播出,节目中的炸堆以典型的“年味菜”为题,在浓浓的新年氛围中考验着大家的诗词应用。此外,还融入2022年冬奥会元素,用诗歌为冬奥健儿加油鼓劲,中国冬奥会冠军杨扬授衔。还有与“苏绣”“绥德石雕”等传统工艺互动,用诗词意象命名“湖笔”“奉节脐橙”等。
在提问者的选择上,节目组特意选择了东西南北中四个“极致”的地方--西部,到达了中国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派出所;向东,抵达嵊泗列岛花鸟灯塔,迎接第一缕晨光;在北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北极哨所;向南,到达位于西沙群岛的中国邮政局。
对诗歌的热爱,总能让生活比以往精致一厘米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青山同性雨,明月曾是两乡”。日本人把王昌龄的诗写在运往中国的抗疫物资箱上,让这两首沉睡多年的古诗一夜之间“火”了起来。
闫芳说:“它恰恰表达了国际友好,我们突然意识到,中国经典诗词总能在某个时刻直抵人心,润物无声。诗词就在生活中,对诗词的热爱总能让人们的生活比以往更加精致。本季诗词大会抓住了这一厘米,带动全民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古诗词,让生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赋能。”
事实上,诗词大会这种新玩法,和之前流行的“飞花令”一样,也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说是一场诗词游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晓义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六季的题库老师。他
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古人常常写诗来吟咏、描写某一件事,这就是咏物诗。文人墨客为了避免陈词滥调,相互之间也是千篇一律,有时还规定一些常用词不准出现。如咏雪时不能出现“白”“玉”二字,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和乐趣。
方晓义说,古人也会在同一场景下作诗、唱歌。如唐朝诗人贾植在初朝写大明宫诗,引来王维、岑参、杜甫等人的诗作。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吟诗作词的情趣和比拼诗艺的雄心。“诗词大会中,我们让两位选手在某个场景上给出合适的诗句,然后让‘云端’千人投票评判,这是受古人启发,也说明诗词大会节目重视对诗词的理解和运用。”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住
本季诗词大会突出诗词在当下生活中的应用,用最古老的诗词描写最生动的当下。百人团里,也有诗歌融入各行各业的故事。
杭州翻糖人陈瑶开了一家甜品店“木桃”,名字取自《诗经》中的“予我木桃,以琼瑶还”。在作品《杭州》中,她融合了杭州的云栖竹径、雷峰塔、三潭印月、梁祝、白蛇传等元素,将传统文化之美浓缩在翻糖蛋糕上。
苏州姑娘周丽艳是一名旗袍设计师。7月22日,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她带着20件“七彩”苏绣旗袍亮相,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周丽艳记得,小时候,父亲把家里的日历纸剪成小块,抄写诗词,每天陪她背诵一段,坚持了9年。长大后,她本科学习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学习昆曲,毕业后在高校教授文学艺术史。因为深爱传统文化,又被旗袍的魅力所吸引,2013年,周丽艳跨界转行,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自己的旗袍品牌。
米兰世博会后,她每年都度过
将走出国门参展,包括“绿竹依依”“洛神赋”系列等,每件旗袍都取名于古诗词或古典文学作品。“我们现在可能离古典主义很远,但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古典主义,希望能以一种方式把诗意带给我们。”
除了旗袍创作,公司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名,是词牌或曲牌的名字。比如她是“临江仙”,运营总监是“浪淘沙”,CEO是“破阵”。诗词大会上,她还为嘉宾设计了一件礼服:蒙曼获赠“满庭芳”,取自“江南好,千分酒,一曲《满庭芳》;为王立群为”绿竹依依“,取自”望淇澳,绿竹依依“。有匪君子,如剪,如磨”……
《时尚》杂志编辑李进喜欢各种时尚新事物,对传统文化深爱有加。工作中,她会从古诗词中寻找拍摄时尚大片的灵感。“从业十几年,在别人看来,时尚圈可能新潮、奢华、不落俗套;古诗词可能充满年代感、老派、乏味。但在我看来,古诗词也很时尚,很多时尚大片的画面感,用古诗词来形容更准确,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
梅婷主演话剧《天堂旁边是疯人院》。她如何在话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傲骨、野性、不羁和美感?李瑾在与摄影爱好者探讨想法时,得知他喜欢养鸟,她立刻想到苏轼的“老者谈少年狂,左引黄,右抱苍,锦帽貂皮,千乘卷平冈”。所以拍摄的时候,摄影师找来一只小鹰,把梅婷做成“擎仓”,真是够霸气的。
赵明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日常工作就是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可以理解为在祖国大好河山上写诗,为人民群众营造诗意的生活环境。”赵明说,在工作中,他会把自己喜欢的诗词融入到规划设计中。
此前,他参与规划设计了四川省邛海湿地修复工程,根据湿地公园的环境,为每一个
10个景点以诗词元素命名。桂桥赏月从“不是人种,从月中动。一丝寒香,吹遍满山”;飞鹭来自“抖去深秋枯仗,浴飞鹭”。在安徽绩溪县尚存的同时,他们设计了一个供村民聚会闲坐的大竹棚,取名“幽黄里”,取自王维的“独坐幽黄里,弹琴吹哨”。
赵明回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杨保军说过,“未来的城市建设只有诗情画意,才能称之为成功。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可以用海德格尔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住。诗词大会第六季激活了诗词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力,让诗词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晓斌中国青年报(2021年02月23日09版)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