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锂离子电池公司起名

发表日期:2022-08-03 08:56:29
这家由三个海归创办的锂电池公司,总是领先世界半步 作者李光寿、吴瑞欣本文《寻找中国制造的隐形冠军》上海卷 在上海奉贤区市郊,钱钱公路上的一片工业区内,几座高大的厂房有序排列在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地上。工厂的西面和南面都是河流,不时有船只驶过。如果不是有人指导,我多次从工厂门前经过,也不会对这家工厂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德朗能动力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朗能”)的所在地。公司主要从事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制造和系统集成。行业涵盖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池控制系统、民用电池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知名的绿色新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2018年是电动汽车在中国爆发的一年。特斯拉在上海设厂的消息引爆舆论和投资圈。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广受追捧,部分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被炒上百股。但德朗能泰然处之,认真做技术研发和难题攻关,把产品交付给客户。 德朗能的客户主要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德朗能总经理陈瑶说,德朗能生产的电池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中口碑较好;2017年,德朗营收达到http://www.zhucesz.com/亿元。论规模,德朗在国内三元圆柱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跻身前十,但论技术,德朗在三元圆柱锂电池领域领先别人半步。 三位归国博士的创业项目 德朗能是一家纯高科技企业。成立之初,科技的基因就流淌在它的全身。究其原因,这家公司的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属于典型的“高知”团队--三个海外归国的博士,因为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梦想 回到国内,他创办了德朗能。 三位博士中,高博士从日本回来,擅长材料的前瞻性研究;郑博士从美国回来,擅长技术推广;来自澳大利亚的陈瑶,回国前是国际知名锂电池专家。在校友吴江峰的邀请下,三位博士回国创业,共同创办了德朗能。 吴江峰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材料专业,师从中国二次电池之父王继三。他是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之一。硕士毕业后,他并不满足于做学术和科研。他想拥有自己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电池专家,为全世界提供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做一个专业的、市场化的人。 在德朗能成立之前,陈瑶一直从事动力电池的研究。1997年,他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香港上市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合作,共同开发镍氢电池,并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立科星电池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镍氢电池公司。在完成与哈尔滨光宇合作的深圳利科项目后,陈瑶选择前往澳大利亚旅游深造,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从事锂电池研究。2008年回国时,陈瑶已经是国际领先的锂电池专家。她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国,和高博士、郑博士、吴江峰一起成立了德朗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们把自己创建的公司命名为“德朗能”,“德”意在向德国制造看齐,同时做德国企业,以诚信为本;“郎”意在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积极阳光、前程似锦的团队;“能”是从事新能源行业和努力所能达到的意义。四人互补的知识结构和全球网络,使得德朗能的研发从一开始就始终与世界同步,而这也成为德朗能发展的核心和动力。 四个人有分工。领头人吴江峰任董事长,高博士负责材料的前瞻性研究,郑博士负责技术研发和推广。 创业团队中唯一的女性陈瑶出任总经理,负责公司全面管理。在此基础上,德朗能逐步聘请了一支由电化学、电子、机电、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50多名国内名校精英组成的年轻团队,在上海奉贤区开启了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人生。 工科男性的技术创新之路 起初,德朗能团队的想法是在一个特色上做到极致,做好一个产品,做好一个领域,做好一个细分市场。2007年,德朗能与美国K2公司合作,将其研发量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销往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该产品量产并出口欧美的厂商之一。 2009年,德朗能成立专门的动力电池部门,专门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在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的第20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18650三元电池产能到2600MHA,并由此迎来产业投资。 20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设立宁波风华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生产线一期投资5亿元人民币,引进两条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化全自动圆柱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设计日生产能力50万。 2017年首次在国内量产的NCA18650-320电池,以http://www.zhucesz.com/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特斯拉目前市场上Model-S的电池水平。该电池通过国家强检认证,http://www.zhucesz.com/充放电周期可达1000次,单次能量密度达257Wh/kg,居国内首位。 上表为2017年单体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圆柱电池企业及其对应型号的装机量统计和数据 中国电池网动力电池应用分公司研究部 目前,德朗能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客户,除新能 除源汽车行业外,客户还包括电动助力车、家用储能、户外储能、医疗器械等领域。 德朗能在上海、深圳、张家港、宁波、天津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推出了“下一代”“德朗能”“DLG”“德朗能”“DLGPOWER”等品牌,其中“DLG”“下一代”“德朗能”在电子消费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在海外多个国家注册推广。 粗犷发展弯路不断 对于一个没有企业运营经验的团队来说,做好企业并不容易。虽然德朗能的团队成员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 德朗最早能走的弯路就是选址。作为国内首家圆柱形锂电池企业,最早的选址需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选择。德朗能团队预测,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几年电池市场发展的重点领域。长江三角洲汽车工业和重工业众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考虑到上海的国际品牌效应,最终选址在上海。 “从融资角度看,上海是大企业、外企、央企的天堂,但不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陈瑶说,上海没有广东那样的多渠道融资渠道,一家企业仅靠自身发展非常缓慢。“买地建厂,手头的钱已经花了大半,但技术研发还需要大量投入。更严重的是,原本在深圳只需半年就能建好的工厂,在这里却用了一年半。” 德朗能走的第二条弯路是人才。对于一个高科技公司来说,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才。在德朗发展之初,他对自己的经营并不自信。为了打造人才队伍,德朗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德朗能在2010年邀请了一位台湾上市公司总经理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位职业经理人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在高科技领域声名鹊起,自己的产业也与德朗相似 事关重大,又在上海工作多年,德朗本以为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最终,职业经理人败走麦城。 “这个职业经理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他不属于我们的细分行业,我们工厂是内地员工,他在管理上有些水土不服,无法融入我们的团队,导致矛盾不断积累,最后大爆发。”在交了1000多万元“学费”后,德朗能源的团队很快收回了企业的经营权。 陈瑶告诉记者,在收回经营权之前,他觉得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收回经营权后,他发现管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对锂电行业比较熟悉,沟通成本相对较低。”队伍暂时稳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团队也发现,公司团队骨干人员流动较大。“我们自己培养的人很难留住,而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把股份释放给主要团队成员,让他们自己做业务。”队伍又稳定下来了。建立起管理自信后,德朗能的经营不再动摇,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科技总是比人快半步 德朗可以采取技术控制的方法--总是比别人快半步--如果领先更多的市场,可能还没到,落后就是红海。晚半步,即使技术被别人复制,也比德朗晚半步,“而我们的领域往往赢在那半步”。 从高校走出来的德朗能团队,对高校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却没有具体研发方向的情况深有感触。对于缺乏资金的德朗能来说,高校无疑是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最佳场所。因此,第一件事是联合高校,借用其领先的研发能力和试验设备进行研发,然后公司进行产业化。 德朗能先后与上海交大成立DLG上海交大先进电池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联合开发先进电池并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与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合作 联合开发新型电池材料。还与美国前三大能源公司联合开发汽车电池BMS系统。 通过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德朗可以从美国成功引进和应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通过日本归国博士,引进MXG研究院研发的陶瓷隔膜,成功利用专用陶瓷隔膜解决20锂电池安全问题,实现量产。德朗能的电池当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供不应求。 技术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专利保护。在陈瑶看来,德朗能的工作就是将科研产品转化为商品。首先要选择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目标产品,然后通过专利方式进行保护,最后进入生产环节。 “对于一个依赖技术的企业,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在知识产权方面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专利保护已经形成的技术,这样我们生产的时候就不会被投诉”,陈瑶说,“专利其实只是一个概念,向前要抢,可能永远用不上,但一旦拥有了,就有权利制衡后来者”。 陈瑶举了个例子:磷酸铁锂的两项核心技术分别掌握在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和美国A123公司手中。磷酸铁锂出口北美市场要支付一大笔专利费用。与郑州大学合作研发磷酸铁锂粉体后,德朗迅速注册专利,避免最终被加拿大魁北克、美国A123投诉。 在专利保护的思路下,德朗能成立近20年来,已获得约5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专利3项。这些专利逐渐支撑起德朗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基础,让德朗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如鱼得水。 在政府层面,德朗能也获得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认可。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国家创新基金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务院重点华人华侨 创业团队、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企业、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德朗能在江苏张家港、浙江宁波、山东济宁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目前,德朗能已发展成为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上海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德朗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集团公司为一个产业集群。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