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命名新规来了。
11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根据指引内容,明确私募名称中不得使用“保本”“稳赢”“对冲”等字样。同时,对夸大业绩、混同金融机构、借用名人姓名征信等行为进一步提出规范。
中基协私募登记月报显示,截至10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万亿元,已登记私募管理人万家,已登记私募基金万家。
关于具体命名要求,《指引》称,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中有几个明确禁止使用的词语,包括:
不得明示、暗示基金投资活动不亏损或者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含有可能误导或者混淆投资者判断的“安全”“保险”“对冲”“保本”“稳赢”等字样,不得违规使用与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高收益”“无风险”等表述。不得含有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不得预测投资业绩,不得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顶级”“最强”“500倍”等词语夸大或者误导基金业绩。不得使用与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容易混淆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专户”“理财产品”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此外,《指引》还要求,未经合法授权,不得在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中违规使用知名人士、知名机构名称或商号。换言之,私募基金将很难打着“巴菲特”等名人的旗号出现。界面新闻在中基协网站以“巴菲特”为关键词搜索私募基金名称,发现有34只私募基金带有该词。
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自2019年1月1日起,新申请备案的契约型私募基金有关命名事项应按照本指引执行,新设立的合伙企业类型和公司类型
私募投资基金的命名(以营业执照上的“成立日期”为准)按照本指引执行;2019年1月1日前,已完成备案或提交备案申请的私募投资基金,可以依据本指引及基金合同(合伙协议或章程)的相关约定调整私募投资基金名称,并据此办理基金重大变更和信息披露。
对此,企名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私募基金名称规范是私募基金自律管理的基础步骤。
“不要小看这个规范资金名称的基础性工作,至少过滤了很多不规范信息,减轻了很多监控工作负担。”胡立峰表示,这也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参与者在开展业务时更加理性、理性、审慎,需要做到“名副其实”,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