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饭店的名字都有好名字?
此前,我们分享了万豪、凯悦、喜来登、康莱德等国际酒店品牌的名字。你知道吗?本文介绍了这些国际品牌的中文译名的由来,但这些名字最初是谁取的呢?起源是什么?是这些名字让他们出名还是酒店的质量让他们出名?今天的酒店资深专栏作家加文先生跟我们聊聊国际酒店的名字!
命名史
国外酒店品牌最常见的由来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比如万豪酒店,英文是Marriott,是创始人http://www.zhucesz.com/的姓氏;希尔顿酒店也以其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的名字命名。在同样的情况下,还有Statler酒店、Ritz酒店、Trump酒店和Howard Johnson酒店。
这种将创始人的名字作为酒店品牌的做法在西方非常流行,但亚洲酒店大亨们从未遵循过这一传统。李嘉诚创立的酒店品牌不叫嘉诚酒店,而是海逸酒店;郭鹤年曾成立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名为“郭氏酒店管理公司”,但这是管理公司的名字。他的酒店都叫香格里拉酒店或嘉里中心酒店。
华住集团有一个品牌叫全季酒店。不知道是不是以创始人季琦的名字命名的酒店?为什么叫“整季”?江湖上有三种说法:仿四季;“都是我的旧季”;也有人说,这是南通话,牌桌上的意思是“全拿”。东成集团最近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名为“程公馆”,创始人程新华的姓氏就在其中。不过,东城也表示:如果马云有兴趣投资建设这个品牌酒店,酒店将以“马公馆”命名,这个名字因人而异。亚朵最近开了第三家“亚朵S吴酒店”,算是以吴晓波的名字命名?当然,吴晓波并不是亚朵的创始人。
“香格里拉”是业内公认的“酒店好名字”
深远而独特,引起了众多国内同行的羡慕。海航旗下自有酒店品牌“唐拉雅秀”觉得有模仿之嫌。上海浦东有个“喜马拉雅”,也是类似的。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怎么得名的?
郭老先生在传记中有一段特殊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他在新加坡莱佛士酒店,打算和一位客户吃完午饭后考察一块用于酒店开发的地块。但这位名叫乔治·托比的法国顾客似乎闲着,吃完饭不想走,老郭只好带他去看酒店地块。
你们旅馆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酒店所在的那条路叫橘林路,我就叫橘林酒店。
这个名字简直太蠢了!
好吧,那你有什么想法?
乔治想了两三秒钟……
明白了-香格里拉!
这就是香格里拉品牌名称的由来。郭鹤年在莱佛士的午餐很划算,至少值几十万美元--如果他让一家大广告公司命名的话。法国的浪漫情怀在“香格里拉”一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香格里拉同为亚洲豪华酒店品牌的文华东方,其品牌名称也广受好评,堪称“内涵丰富,形神兼备”。那么,文华东方是怎么得名的呢?
文华东方
现在的“文华东方酒店集团”原为“文华酒店公司”,以香港文华酒店命名,后来又加了“东方”。为什么要加上“东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文华酒店公司收购了曼谷最具传奇色彩的东方酒店,完全可以借用东方酒店的全球声誉;二是可以与新加坡的文华酒店区分开,避免混淆。因此文华东方酒店品牌可以说是香港文华酒店和曼谷东方酒店的联名。
像这样,两家酒店共同形成了一个酒店品牌,最著名的酒店品牌有两个:丽思卡尔
唐,华尔道夫。
丽思卡尔顿酒店
我们都知道丽思巴黎,我们都知道丽思卡尔顿,但我们不知道两者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丽思卡尔顿是巴黎丽思卡尔顿酒店和伦敦卡尔顿酒店的统称,而这两家酒店都是由“酒店之王”凯撒·里兹一手打造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伦敦卡尔顿酒店不太确定?因为这座当时与巴黎丽兹酒店齐名,但规模远超巴黎丽兹酒店的传奇酒店,在1940年被德国战机摧毁,逐渐被遗忘。
华尔道夫酒店
其实华尔道夫Astoria的中文翻译很不完整,只翻译了英文名字的一半:Waldorf-Astoria。世界上第一家华尔道夫酒店于1893年开业,由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建造;阿斯托里亚酒店于1897年开业,由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建造。
他们是堂兄弟,当时都是阿斯特家族的成员。雅各布·阿斯特有更好的财力。他建造的阿斯托里亚酒店比华尔道夫酒店高三层,大三层。两家酒店的地块相连,但建筑保持独立,并由中间的一条长廊联系在一起--这象征着世界上最富有家族的两个表亲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同属一个家族,但并不亲密。有人说华尔道夫和阿斯托里亚之间的纽带是两家酒店之间的走廊,也有人说是阿斯托里亚两兄弟之间的隔阂。
约翰·雅各布还在纽约建造了另一家著名酒店:瑞吉酒店。他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1912年泰坦尼克号的受害者之一。在卡梅隆的电影中,他有一个短暂的出场机会。
四季
四季酒店并没有如此悠久显赫的历史,名字的由来简单到没有故事可言。前四季开业于1961年,当时是一家只有112间客房的汽车旅馆,与如今国内的全季酒店并无太大区别。四季创始人伊莎多娃·夏普当时想到的酒店名字是“
Thunderbird“,但Thunderbird已经注册了,一位朋友说,他在德国慕尼黑住了一家叫Vier Jahrzeiten的酒店,英文翻译过来就是”四季“,夏普觉得不错,所以全世界豪华酒店的品牌名称都是这样确定的。
假日酒店
在中档酒店领域,假日酒店是公认的好名字,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酒店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品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这不是假日酒店创始人卡蒙·威尔逊的主意,而是第一家假日酒店的建筑师埃迪·布卢斯坦的主意。晚上画完酒店设计图后,建筑师打开电视机放松一下,正好看到美剧《假日酒店》。埃迪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把它写在建筑平面图上作为酒店的名字,第二天交给了卡蒙·威尔逊。于是,假日酒店品牌诞生了。
在雅高集团传记《雅高,一个酒店传奇的诞生》中,我们可以发现诺富特其实借鉴了假日酒店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诺富特的名字是“新酒店”的法语缩写。这个名字是雅高联合创始人保罗和他的朋友们创造的。
然而,诺富特的诞生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保罗有几次差点放弃。他曾在法国巴黎卡蒙·威尔逊下榻的酒店等了很久,只为见到卡蒙·威尔逊,推动酒店发展计划;他还去美国假日酒店总部找到威尔逊,试图说服假日与他合作,但没有成功。如果当初卡蒙·威尔逊决定与保罗合作,今天全球酒店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子?
朱鹭
当雅高推出一个定位经济的新酒店品牌时,保罗对酒店名称的看法是:“制作酒店招牌的成本
很高,我们应该想一个更短的名字,最多五个字母。“所以,新连锁的名字最终选择了宜必思:宜必思。一共只有四个字母。
喜来登
酒店行业还有一个“招牌决定名字”的案例:喜来登酒店。很多人认为喜来登是以品牌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喜来登连锁店的创始人是后来被称为“喜来登先生”的恩斯特·亨德森,但他的名字中没有“喜来登”二字。
1941年,他收购并拥有了4家酒店,并决定统一酒店名称。当他考虑用这四家酒店中的哪一家作为统一品牌时,他觉得波士顿喜来登酒店上的招牌气派而昂贵,更换要花很多钱,于是他决定将另外三家酒店统一为“喜来登酒店”。
很多酒店品牌成功后,会以“以老带新”的做法推出一些新品牌。最常见的做法是BBB的AAA,比如万豪的庭院,意思是“万豪管理的万豪酒店”,或者“万豪酒店,由万豪生产”。By的这个用法最早是由万豪发明的。为了背书新推出的万豪品牌,被业界广泛模仿和采用,如喜来登的四点、威斯汀的元素、希尔顿的双树、希尔顿的汉普顿。但也有不加By的例子,比如凯悦酒店和凯悦广场。在品牌差异化方面,做加法更明智。
万豪酒店还有一张子卡叫“万豪侯爵”,很多人不太理解(JW万豪也有一张子卡叫JW万豪侯爵酒店)。不是每一个万豪都能冠以“侯爵”。万豪侯爵酒店有几个基本特点:位于大城市的核心。
地标性建筑,规模宏大(全球四家万豪侯爵酒店各有超过1000间客房),壮观的中庭和完备的会议及展览设施。那么,这个“侯爵”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仔细阅读万豪先生写的《毫无保留》,万豪侯爵实际上是在向凯悦酒店致敬:上世纪70年代,万豪拒绝收购建筑师波特曼设计的一家大型亚特兰大酒店,该酒店被凯悦凯悦酒店公司收购,创造了第一家凯悦酒店,奠定了凯悦酒店集团后来的江湖地位。意识到自己错失良机,万豪邀请波特曼建造了三座建筑模式相似的大型酒店,分别位于纽约、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名字都叫“侯爵”。
说了这么多关于酒店命名的故事,不难发现,命名品牌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很多名字
要么是创始人的名字,比如特朗普酒店
要么是某人灵感的产物,比如香格里拉大酒店
要么是对竞争对手的模仿,比如万豪侯爵
要么是做招牌省钱,比如喜来登、宜必思
甚至还有肥皂剧,比如《假日酒店》
就像父母给新生儿取名时,往往相信一个好名字是如此重要,可以决定宝宝未来的命运。但最终人们会发现,并不是名字定义了一个人,而是这个人自己定义了他的名字。
品牌也是如此。记得1999年第一次听说有一种电脑叫“苹果电脑”时,我忍不住笑了:这些儿童玩具电脑是什么?看看善良的人们是如何将计算机名称联系起来的,尤其是与这句极好的口号:如果人类失去联系,世界将变成什么?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决定把他的名字识别为酒店品牌,他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它
这个牌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酒店集团--万豪和希尔顿--都以创始人的姓氏命名,这绝非偶然。如果说“亚朵海军大酒店”“尚美英饶大酒店”“东新华大酒店”很快在中国出现……他们必须更值得你信任或留下来。想想看,就连一个用姓氏命名酒店品牌的人,也成了美国总统。
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如果郭鹤年把他的新加坡酒店项目命名为“甘霖酒店”,那么他的“甘霖酒店集团”是否还能和今天的香格里拉集团一样享有声誉和地位??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