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科技创新之路,为云南省玉溪市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动力引擎。经济发展的现象,当地称之为“玉溪之变”,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据统计,2021年玉溪市16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98亿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玉溪市正在向一座崭新的科技创新之城转型。
蓝宝石单晶圆制造车间。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优化科技创新态势
科技创新已成为玉溪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21年玉溪市16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98亿元,营业收入609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玉溪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玉溪市科技局局长梁宇浩在作2022年年会报告时表示,玉溪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型企业培育为主线,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玉溪之变”。
梁宇豪表示,玉溪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着力梳理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建设期目标任务,以“一极两区”定位目标,主动融入科技创新规划,以科技激发创新活力。
2022年,玉溪将聚焦卷烟及配套、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有色金属、绿色钢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绿色建材、新能源电力装备、绿色食品加工、数控机床等10个重点产业链领域,
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玉溪生物医药已成为云南的一张“王牌”。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玉溪市提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落实政策。玉溪市优先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培育新的产业点,打造生物制品、中医药健康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基地。
围绕生物技术药物、中药、天然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学药等,培育集聚度高、嵌入性强、先进性强、协同创新力强、智力开发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的五大重点产业链。据了解,2022年,玉溪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目标实现150亿元。
围绕“高”“新”发展定位,玉溪将优化科技产业空间新布局,打造滇中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
玉溪亚洲花卉科技谷。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建设创新载体
玉溪提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路径,推动实施创新企业孵化培育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科技领军企业筑峰行动。
2021年,玉溪多次邀请省级专家实地调研,通过一对一把脉诊断、开方指导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玉溪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达160家;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180家,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9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获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时,玉溪市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玉溪高新区启动建设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云南省先进锂电联合实验室。
据统计,玉溪市目前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全市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常驻创业团队147个。同时,玉溪孵化器入驻企业143家,在孵企业135家。
此外,玉溪市拥有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10家;省级重点实验
设有9个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普基地1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个。
可以说,玉溪集聚了创新资源要素,玉溪的区块链产业金融平台为玉溪科创企业搭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海云绣花卉运营车间。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打造人才洼地
玉溪在科技人才方面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的科技人才洼地。目前,玉溪已建成重点行业和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22家。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目前,玉溪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4人,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7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和培养对象18人,云南省创新团队4个,柔性引进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个,玉溪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10人。
2021年,玉溪申报的241名省科技特派员中,72人通过认定,总数达518人
此外,审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30件。
玉溪一直致力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研发经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投入。统计显示,2019年投入1亿元;2020年投资1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二位。
按照计划,2022年玉溪将推荐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省“两类人才”10名。
玉溪市与云南大学深化市校合作。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内外合作模式
科技创新注重内外交流合作。玉溪推进“科技入玉”思路,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赴中科院理化所、过程所、软件所对接合作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推进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观测站“2米环太阳望远镜”项目建设。以“昆玉区域创新联盟”为主体做强昆明市、玉溪市科技
合作,起草《昆玉科技合作协议》。
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玉溪市与11个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科技创新合作措施。深化市校合作,9个市校合作协调联络组与云南10所本科院校开展市校合作。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与中科院昆明分院等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推进锂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建设,为锂新资源全行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沅江镍业与昆明理工大学在镍资源产业化、蛇纹石研究及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同时,促进科技招商,玉溪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和联诚科技进行对接洽谈;聚焦“三湖治理,以技术创新推动水质改善”,与中冶地质西南集团昆明院进行对接洽谈;聚焦“产业项目合作、应急救援装备科研合作”,联动市消防救援支队与长沙某集团开展对接洽谈;聚焦“锂资源开发利用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与云科院开展对接洽谈,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释放创新创业活力。2021年,玉溪市组织申报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5项;推动中科玉溪创新园促成科研院所与玉溪企业科技成果40项、玉溪企业签约合作项目8项、中科院创新成果项目100项。
在相关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方面,玉溪邀请专家对科技成果转化奖补申报政策进行解读和指导。通海某农产品公司获得中央财政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0万元,云南某云计算科技公司获得中央财政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80万元,玉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厅资金350万元。
此外,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方面,2021年玉溪市认定登记成交额亿元的技术合同207项,
居全省第二位,较2020年有所增长,创新成果明显。
企业深耕芦荟深加工。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科技品牌效应
一年来,玉溪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品牌效应。
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9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技创新已成为玉溪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玉溪市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国产疫苗创新开发等领域,推动玉溪市政府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
此外,2021年有3家企业的3个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厅生物医药专项资金支持,获得资金600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
用科技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2021年,玉溪在花卉、绿色食品、高原农产品等方面入选“云南省十大名花”“云南省十大名菜”“云南省创新型企业20强”。
依托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30多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云烟、云花、云药、云菜、云果产业链和示范基地。同时,核心区澄江市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市)。示范区内多个品牌享誉全国。新平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通海县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被列为全省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蔬菜花卉农业科技园区。
玉溪高新区。玉溪市科技局供图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
2022年,玉溪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建设高水平科教创新城、产学研用产教产城
融合发展。围绕“高”“新”发展定位,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创新平台能力、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高质量产业集群等举措,打造滇中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
《方案》提出,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40项指标,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上,玉溪提出“小升规”“高转强”“强上市”三级培育体系建设模式。根据计划,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玉溪市将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
同时,玉溪将科技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对科技的需求,印发实施《玉溪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传统农业向高科技农业转变。
根据规划,玉溪市2022年重点科研领域将聚焦卷烟及配套、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有色金属、绿色钢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绿色建材、新能源电力装备、绿色食品加工、数控机床等10个重点产业链领域。
在科技政策落实方面,玉溪将推动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抓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条措施》,扩大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同时,提升科技创新和治理能力,加快高原湖泊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打造“山清水秀”创新生态,建立精准服务机制,服务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统筹科技计划、资金、项目
以创新资源为宗旨,推出“政策工具包”,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高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