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开始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久居幕后,或正从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出发,是这一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引领者和实践者。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千人汇聚,投射变革洪流。
《科创板日报》“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聚焦创新创业企业,以创始人/CEO访谈为第一手来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进入公众和市场视野,探寻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每周五21:00准时推送。
科创板日报讯(长沙、记者李永军)对国内人工智能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历经波折,2021年12月30日,AI独角兽商汤科技终于顺利登陆港交所。
相较于发行阶段千亿市值的预期,市场迅速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人工智能赛道“硬科技”的热情。短短4个交易日,商汤科技股价翻倍,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如今,市值仍维持在2300亿港元左右。
以商汤为首的“AI四小龙”,2021年在资本化方面迈出了真正的一大步。除了商汤科技圆梦,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也已获得IPO批文,等待上市。依图科技于2021年6月宣布终止科创板上市。
按照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分类,上述四小龙都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目前,第一梯队的4家公司上市进程基本尘埃落定。
商汤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让众多AI浪潮跃跃欲试,智慧眼就是其中之一。新年伊始,智慧眼已启动Pre-IPO融资流程。这家公司起源于中关村,现在总部设在长沙。创始人邱建华身上有典型的湖南人“小霸王”特质。即使初见他,也不难感受到他对人工智能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激动
爱。
让其引以为豪的是,智能眼人脸识别技术在谷歌举办的Megaface百万扰动算法挑战赛中斩获世界第一;指静脉识别技术连续三年获得全球算法挑战赛冠军;2019年,公司在基于深经络的超视点场景分析计算中,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多奖项--吴俊智能科技进步奖。
在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排名(2020)》中,智能眼也进入了前七名,排在它前面的是商汤、旷视、海康、云从、依图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但与商汤等公司“拿着锤子找钉子”不同,智慧眼一开始就瞄准应用场景做核心算法和产品研发。邱建华说,“我们是人工智能行业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盈利的企业,这也让我们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要知道,摆脱亏损仍是包括大牛在内的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难题。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辉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AI产业链上有90多家企业处于亏损阶段。
因此,智慧眼的持续盈利意义更加非同一般。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了邱建华。他认为,AI一般从算法开始,向左做芯片,向右做场景。重要的是做好“算法+产品”。
邱建华表示,依托核心技术深化产品和场景落地能力,才是对人工智能公司真正的考验。智慧眼兼具算法能力和产品落地能力。这种“组合拳”能力助力公司在人社、医保、金融等多个计算机视觉应用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智能眼需要思考的是,下一步如何从AI智能进化到数据智能。
邱建华出生于湖南衡阳,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也是从北京回到湖南的“返乡雁”。2002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家乡湖南创业。“当时,
我从家里拿了20万元,开了一家公司,叫创恒,意思是创造永恒,就是希望做长久的生意。“
邱建华的创业公司主要做数据的安全存储,属于系统集成的范畴。到2008年左右,公司实现销售额上千万元,利润上百万元。
邱建华说,这个时候已经感受到了发展的瓶颈。“当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所在的湖南当时没有辐射能力。”
要有自主技术,就要有牛人;要有辐射能力,就得去一线城市。2009年,邱建华毅然决定去北京开启新一轮创业,去了中关村,成立了智慧眼。
为什么要将公司命名为“智慧眼”?一是因为当时瞄准的是人脸识别市场,最终希望电脑能识别一切,让电脑的眼睛有人类的智慧;二是生物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领域,当时与美国并行不悖。
邱建华认定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计划做一家以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北京创业的第一步就选择了一个好行业。“在创业方向上,我们另辟蹊径,选择了社保。”
彼时,机器视觉领域最大的蛋糕是安防,规模达数千亿级。不过,邱建华分析,安防领域的目标客户大多在政府机构,大型采购需要提前一年预算,且大部分已被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占据,留给专注于算法研究的创新型企业机会不多。
事实上,瞄准社保也是受邱建华第一次创业的影响。当时,他把数据安全业务从一个地级市的社保局搬到了好几个地市,又跑到了湖南省人社厅。因此,智慧眼在北京商业化的第一步,就是定格社保领域的应用场景。
“当时只有社保、公安真正需要
需要人脸识别。“他解释说,公安业务主要用于追逃办案,针对的是那些不愿意被识别的人,所以准确性要求特别高,社保的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老年人领取养老金,这些人愿意被识别和配合,识别难度相对较小。
当时,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准确率不高,在社保方面,用户容忍度较好,可以给企业更多时间升级迭代。
如今,邱建华也觉得,当年第一步的选择,既有理性的因素,也有侥幸的因素。作为一个从销售而非技术起家的创始人,邱建华会更多考虑从市场的需求和变现的可能性来选择赛道。这或许也是能实现多年持续盈利的关键,不同于大多数在人工智能领域“用锤子找钉子”的同行。
向左走是芯片,向右走是现场。邱建华和智慧眼选择了后者作为前进的方向。“商汤是技术拉资本打市场,先做锤子,再找钉子,智慧眼是跟他们错位发展的,我们根据市场、精准定位做研发。
智慧眼成立半年后,公司首套人脸识别算法发布,并成功中标某地级市人社局。智慧之眼由此为全国人社拉开了“跑马圈地”的序幕。
短短几年时间,智慧眼人社业务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落地,方向也从养老保险拓展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鉴定等领域,应用场景也逐步延伸到金融、政企等领域。
在此过程中,公司核心技术不断升级,也取得了从人脸识别到机器视觉的突破。开发了多模混合感知、可信智能计算、地图计算和100多个数据分析模型算子,真正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从识别到分析到读取再到逐级决策的全过程。
邱建华并非人工智能研发出身,但智慧眼研发总监王栋主导了这一切。他也是邱建华“以市场反哺技术”的路线
关键执行者。
十多年来,立足行业需求,智慧眼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由王栋领衔,集结中科院、清华学、国防科等高校的技术团队,潜心科研攻关,获得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发明专利100余项,一路过关斩将,走到行业前沿。
邱建华说,公司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中关村,这里应该也是中国最容易找到科技人才的地方。如今,即使把总部搬到湖南长沙,算法研究中心依然设在北京。
他介绍,王栋团队获得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奖,连续三年获得ICB-CFVR挑战赛第一名。不仅如此,智慧眼参与发布国家标准20余项,专利100余项。
市场反哺技术,技术带动市场。IDC AI市场报告显示,智能眼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七。新三板挂牌期间的年报显示,早在2017年,公司净利润就达到2066万元。
20.应湖南邀请,邱建华从北京返乡创业,成立智慧眼湖南子公司。2019年,公司与长沙高新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总部落户长沙。至此,智慧眼长沙总部分流市场运营和产品开发,北京成为集聚高端研发人才的算法中心,深圳分公司承接硬件设计生产,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初具雏形,智慧眼全国布局迈入新征程。
邱建华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核心驱动因素从AI智能逐渐演变为数据智能,数据智能必将成为精准驱动下一轮产业数字化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力。
邱建华说,“我们服务社保、医保多年,加上其他行业,应该说积累了数据挖掘和分析决策基因,为后续各类数据智能化应用场景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最近邱建华和高管们见面,更愿意带领大家往数据智能化方向走
结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打造集感知、智能认知、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于一体的数字城市智能体,共商未来。仇建华解释,推动经济“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改革,最终将推动数字经济变革升级,让政府和企业更有效率,让社会更公平。
社保通过生物识别防止养老金冒领;医保通过AI智能监管医保基金损失;海关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打击走私超级分析决策大脑;公安通过物资信息一体化,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管控体系和合成作战。因此,本质上,公司深耕的医疗健康、智慧金融、数字城市三大核心业务场景,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数据“治理-挖掘-分析-预判”的路线。
邱建华举例说:智慧眼服务医保多年。现在应考虑将AI和数据智能引入智慧药房、在线阅片、辅助诊疗等需要数据挖掘和预判的领域;在人社领域处理多年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面向C端的精准康养服务,真正依托AI智能,让数据连接万物、识别万物,最终提升康养运营效率,造福社会。
邱建华最后总结道,如果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够从识别层面的行业服务,进化到数据认知层面的“数字城市”服务;那么,智慧眼真正从AI的“识别和处理”进化到了对数据的“挖掘和认知”。彼时,该公司还不是广义上的人工智能企业,而是一家对社会极具价值的“数据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