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和养子是一只英俊的狗。他是个两根棍子都不会放屁的闷骚。他又黑又瘦。他笑得像冯巩,哭得像蔡明。他的双眼不时泛白,颇有几分曾小贤的神韵。
他的名字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你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以前人们命名时,五行缺水,名字里有水、冰、苗、河……五行缺木,名字有木、有林、有林、有村,甚至还有木寸上春树般的奇怪组合……
至于我的室友,他的名字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叫他帅,两个帅,可见他是多么的缺乏认真……
然而,有时你认为他在第1层,而实际上他在第5层。
在我们短暂的大学生涯中,中国传统命名方法在苟帅同志身上体现了五千年智慧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男生宿舍一般早在下学期就熟悉了,第一次见面就会认出来。
因此,狗帅同志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帅哥”的称号。这个帅哥不是形容词,只是个名词。
但是别人不知道啊,我们专业阴盛阳衰,只有三个男生,平时一起上课总会习惯性地称狗狗为帅哥同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班的女同学也这样喊道。
潜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反复,大学里也不缺这一点。
随着两三年时间的推移,在我、我们专业的同学,以及很多女孩子的心里,一提到“帅哥”“帅哥”甚至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帅哥”这几个字,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狗帅同志眯着眼睛。我们下意识地认为,帅哥应该像狗帅同志,曾小贤的眼睛,冯巩的嘴巴,赵本山的脸,贾玲的腿。
四年过去了,我们医院的帅哥是谁?那是毫无疑问的。狗帅同志会尽职尽责的。大家再见
听过和狗帅同志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帅狗就是帅哥,帅哥就是帅狗,水到渠成,自古如此。
看吧,这就是中国传统命名方法的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