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火锅品牌海底捞上市。它是如何一步步达到今天的江湖地位的?
今天,又一网红品牌“海底捞”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海底捞此次IPO募资1亿港元。海底捞上市后高开,是迄今为止香港历史上准入门槛最高的新股。据悉,海底捞的市值已经逼近必胜客+肯德基+小肥羊的总和。
普通人除了感叹海底捞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一定好奇这样一个国民火锅品牌的来历。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海底捞的“前世今生”。
早在1994年,在拖拉机厂打工6年,卖过金表、经营过赌博机、倒卖过汽油后,张勇与好友石永红、石的女友李海燕在四川简阳开办了第一家火锅店“花椒”。后来,他和爱人舒萍凑了8000元,做了4张火锅桌,开了一家新店,名叫海底捞。“海底捞”取自四川麻将术语,即四川麻将中的最后一张牌,那么为什么取名海底捞呢?原来,有一天,张勇的妻子在和朋友打麻将,张勇则独自为新开火锅店的名字发愁。就在这时,舒萍的卡片烧焦了,正好是“海底捞”。没想到,张勇突然有了灵感,决定把新店叫做“海底捞”!
成立之初,海底捞一直以家族企业的形式运作:几个股东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管理架构非常简单。“顾客来了,大家自觉按照分工工作,客人走了,收拾干净后就一起聊天、打麻将。”同样,火锅店赚钱,平均分四部分赚;赔钱也是四个人等比例赔钱。一般来说,这样的家族企业忠诚度高,但也容易松散。当然,海底捞也没有逃脱这个怪圈。因此,领队张勇觉得“这种模式走不远”。
2004年,张勇经过思考,提出妻子舒萍和李海燕都离开公司,只做股东。2007年,张勇让石永红离开海底捞,并
并从施永红夫妇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2007年,张勇夫妇拥有海底捞68的股份,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当年股权转让时,施永红一直犯愁。曾有媒体提问,施永红是如何同意张勇“强盗式掠夺”的?施永红出乎意料地简单回答:“能做什么我不同意,一直都是他说了算。”
《中国企业家》评价张勇对待联合创始人的方式:虽然很容易让人想到杀驴。但作为公司创始人,张勇的决定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因为海底捞要想成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就必须解决这个家族企业的天花板问题。
后来,一切证明张勇的选择是正确的。一直以来,张勇把细致变态的服务标准发展到极致,迎来送往一批批顾客,给等候的顾客修指甲,送零食玩具,甚至帮顾客练游戏等等。
火锅品牌海底捞从小简阳走出,成为当今餐饮业的“网红”。据了解,最开始,全国仅有112家海底捞餐厅,2017年底达到273家,2018年起增至320家,年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海底捞的兴盛,近年来,另外三位创始人也陆续回归海底捞,李海燕担任公司监事,舒平、施永红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张勇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
既然说到了海底捞服务的极致“变态”,我们就来看看海底捞服务的这些真实评价。
“以前在海底捞吃完晚饭吃水果的时候,想向服务员再要一盘切好的西瓜,服务员让我们等一等,等了一会儿我们结账就走了,结果高潮来了,服务员直接给我们两个西瓜带走,因为他们厨师忙,厨房没切好。”
“有一次我和家人在海底捞吃完饭
一小时后我得赶火车,但我打不到出租车。门口的弟弟看见我提着行李箱,神色匆匆。问了我情况后,他转身就走了。结果没想到海底捞的店长把他的越野车开出来,对我说:“快上车,时间不多了。”
“海底捞的服务是无敌的!今天救了天井小猫后,我去吃海底捞,因为在天井被蚊子咬了,没想到海底捞的服务员过马路给我买了一小瓶风油精,下面的止痒药也是给我买的,他说是因为止痒效果比风油精好。”
“我一直对海底捞服务半信半疑。结果我今天带女生去吃火锅,因为女生只爱吃西兰花。当我看到菜单上没有西兰花时,我问有没有西兰花。服务员说只有花椰菜,我的朋友说可以换成西兰花。婴儿只能吃西兰花。我不想让别人难堪,就说花菜也可以用。高潮是我们吃到一半的时候,服务员端来一个盘子,说这是外面买的,要花很长时间,不用介意。“
除了上述例子,网上还有很多关于海底捞服务的帖子和新闻。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不再有太多的秘密,现在也没有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利用信息不对称大赚一笔的机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业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别人差异化竞争,才能在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才能出现更多各行各业的“海钓”。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