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印记”米机厂知多少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米饭是我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在稻谷变米的过程中,碾米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末,象山县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石岐每逢农历初三、初六、初九都是圩日。乡下的农民和卖谷米的小贩聚集在县城东门外学宫外的空地上售卖。大多数米店会在这里收购大米,经过人工大米加工后返回商店出售。
1944年中山石岐天民稻机库存
1912年,旅港商人刘氏集资从香港购入碾米机,在石岐凤鸣路设立第一家大米加工厂(俗称米机),取名卫生米机。成立不久,卫生米机就因火灾歇业了。
沙溪公社盛世大队农民旧时收割水稻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卫生米机给传统的买粮、捣米、卖米等手工作坊式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当时象山最大的谷米商人李德连联合几家米商收购了“健康公司”留下的机器和厂房,更名为君安隆大米机械厂。均安龙米机厂投产后,得到顺德地主源源不断的大米供应,机器加工的大米物美价廉,深受百姓青睐。均安龙米机厂很快垄断了谷米加工市场。此后,一些商人陆续在石岐开办了“协和成”“君一”等12家稻机厂。20世纪30年代,水稻机加工厂有70家。1949年10月以前,受战火影响的工厂还有61家,是当时钟山县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行业。
1940年,中山市稻机工业协会成立并纪念监事宣誓仪式。(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1955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全县私营稻机并入22个地方国营粮食加工厂,隶属县粮食部门。各工厂建厂初期,年大米加工能力约70万公斤。1958年,小榄、永宁、古镇、东风、南头经济作物区社队相继建立了新的
建立了18个粮食加工厂,解决当地种粮农民吃包销粮食的调拨口粮指标大米加工问题。1962年至1966年,张家边、横栏、港口、人民、小栏等公社和沙溪公社西郊大队、小栏公社城西大队开办了7个粮食加工厂。到1976年,全县企业增至34家,从业人员276人,年加工大米http://www.zhucesz.com/亿斤。1979年,村办和个人办的粮食加工厂多了起来。1990年,乡镇粮食加工厂163个,从业人员1232人,年加工稻谷12537万斤,总产值4414万元。
1964年,钟山县横栏公社为方便居住在河网地区的社员,兴办了移动式电动碾米船。(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2012年11月,大涌糯稻丰收。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2012年11月,农民在大涌收割糯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在此契机下,大米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注
资料《经济与民生》/刘秀莲主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编辑|刘思佳
如转载请注明中山市档案馆地方志,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