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兆迈实习生王坤成)自2009年12月16日本报刊发《泉州有60个虎名》报道以来,读者们关于地名的话题从未间断,不断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2200000讲述泉州地名趣事。
地名有数字,这对中国地名来说并不新鲜,但在一个地方却很难找到从“一”到“十”不等的古代地名。张先生告诉记者,泉州流行一种说法:益丰水二郎巷、三生宫、四角亭、五塔巷、六景孔、七里庵、八尺陵、九石巷十字街。
益丰书在历城区北门大街东北侧。因为明代时,这里为纪念来泉讲学的江西人洛伦(一号宜丰)而建了一座书院,即“宜丰书院”,附近称其为“宜丰书”。
二郎巷位于历城区东大街东段北侧。因巷内供奉二郎神的庙而得名。
三生宫位于历城区土门街南杨公巷,供奉着恒文帝(即关帝)、文昌帝、梓潼帝三尊塑像。
四角亭位于丰泽后渚港至仁丰门(东门)的古道上,后亭村与杨店村之间。因古道旁有凉亭供行人歇息,故得名。
五塔巷位于历城区西大街西段南侧。据说,古时巷头有五座地窖,其上建有五座石塔,故名五塔巷。
六景孔位于历城区西大街东段北侧裴祥围东北(现华侨新村南侧)。因有一口大古井,井盘有六个抽水孔,故取“六井空”。
七里庵,又名“德吉庵”。它位于丰泽区东门外凤山以东的群山之中。这里是古代泉州至福州驿道的第一段,行人常在此歇息。该地区距州城七里,故称七里庵。据传始建于唐代,北宋宰相韩琦的母亲在此出家。
八尺岭位于新门外大峡美与溪美(南岸)之间的福泉山。
九市巷位于历城区土门大街以北方向。相传这条巷生活在古代
一个研究文史的学者,因为人们称他的居住地为“查史巷”,因为“查”与“九”谐音,而泉州话中的“九”与“狗”谐音,后来变成了“狗屎巷”。如今,这里被命名为“历史巷”。
南宋时期,泉州的街道已经有上、中、下三条十字街。当时泉州市区南街与北街(今中山路南北两段)、东街与西街交界处称为“顶十字街”,与新门街、土门街交界处称为“中十字街”,与天后宫路、土图后路交界处称为“下十字街”。事实上,古老的十字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字路口。除了地名数量从一到十,百、千、万等大数字也进入了地名。百里亭,即安溪陇县公路纪念亭的简称,始建于1996年春,主体高度5米;“前进寺”,这座古刹位于南岸金淘镇下墟街老虎灶;万义岭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西华村北葵山上。
南宋时期,泉州的街道已经有上、中、下三条十字街。当时泉州市区南街与北街(今中山路南北两段)、东街与西街交界处称为“顶十字街”,与新门街、土门街交界处称为“中十字街”,与天后宫路、土图后路交界处称为“下十字街”。事实上,古老的十字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字路口。
除了地名数量从一到十,百、千、万等大数字也进入了地名。百里亭,即安溪陇县公路纪念亭的简称,始建于1996年春,主体高度5米;“前进寺”,这座古刹位于南岸金淘镇下墟街老虎灶;万义岭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西华村北葵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