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的书籍、影视剧、游戏、网络讨论中,一定有很多喜欢看三国的朋友。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三国人物那么多,但名字几乎都是一个字,而人物却是两个字。这种现象直到唐代仍是如此。
这是为什么?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人说王莽篡位时,他曾下令“中国不得有二”;还有人说,以前要为德高望重的人忌讳,百姓很难回避两人的名字。
“忌敬人,忌亲,忌贤”出自孔子编著的《公羊传》。其实,早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有六种情况是人们在取名时需要避免的。
第一种:不以国家名义
在两个星期里,国家是封地的名字。比如,姜尚的封地在齐国时,就叫齐国。国家的名称是不能改变的。但君主取国名,国名就改了。然而,国是天下之本,何来正名?君主不能以国为名,更不能以老百姓为名。
从敬畏的角度看,人们需要爱国。如果取国之名,几十年后就死了,人也说不出来。比如,有人名叫李启国,死后人们会说“启死了”“启没了”。乍一看,听起来像是国家被摧毁了。
第二种:不以官员名义
官方名称也需要避免。若以官名命名,则官名更改。如果今天改,明天改,岂不是一团糟?当时晋国有个叫司徒的人,不过司徒是官职。后来国君改司徒为司空、司诚,直到后来改成中军,这一官职才得以恢复。
从今天来看,满大街的张主任、王部长,真是太离谱了。就像今天的一些公司,经理、部长、董事长、经理太多,街上扔一块砖头能砸到好几个经理。但部长不能接受,这让很多人认为部长是芝麻大小的官员。
第三种:不以山河之名
众所周知,古人不仅敬畏天地,还敬畏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包括山川河流、珍稀动物等等。人很敬畏,经常牺牲,最有名的
就是泰山禅。
以这些山川之名,皇帝是否觉得年年都要祭祀某个人呢?鲁有两山,即巨山和崂山。但由于陆献公、陆武功的名字中有巨山、崂山,所以只能改名。汉文帝刘恒也改衡山为常山。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国能不把山改成什么样的名字呢?山水避人,太麻烦了。
第四种:不能以牲畜命名
这里的牲畜是指猪、牛、羊三畜或狗、鸡、马、牛、羊、猪六畜,都是用来祭祀天地的祭品。如果君主或老百姓被冠以牛羊马的名字,自然不能用这些牲畜祭祀天地。
第五种与第四种类似,不以祭祀器物、玉器、玉帛等为名,否则会影响祭祀的仪式性,是对祭祀对象的一种不尊重。第六个是不能以隐疾病痛命名。这毕竟是个不祥的征兆,也像霍去病、辛弃疾。
这六个回避是西周、东周八百年间君主和百姓命名的注意事项。当然,避免其他国家、官员或山川的名字是不必要的。
综上所述,用《左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大事不可杀”,天地之间的大事通常不能用于命名,可视为“敬人之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