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人问青小妹,重庆的口号为什么是“行万里路到群众中去”。重庆为什么叫重庆?
本以为这是个常识问题,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知道。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重庆”二字的由来,揭秘重庆38个区县名称的奥秘。
“千里”二字合为“厚重”“浩瀚”,合为“庆”,视为重庆。南宋时,赵盾被封为公州王,后登基,自诩“双喜”,重庆因此得名。
至于38个区县,可以说各有各的道理。接下来请进入青小妹的课堂,请搬一下小板凳,一起学习!!!
禹州的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因地处重庆主城区中部而得名。1995年由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长江边的宜都。清末,巴县一位士绅在长江以北设立义渡,是长江沿岸数十个渡口中的第一个,大渡口因此得名,始建于1965年。
长江、嘉陵江以北。因地处长江、嘉陵江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二区更名为江北区。
长江沿岸多沙的平坦水坝。沙坪坝原是嘉陵江沿岸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河流多,沙多,故称沙坪坝。抗战时期,这里成为沙磁地区的主要文化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传说中的九龙海滩。早在明代,就建有九龙滩这个地名。抗战时期,九龙浦码头、九龙浦机场、九龙浦小镇相继建成。1955年由重庆市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
渝州的北部叫渝北。因位于重庆北部而得名。1994年,江北县改为渝北区。
长江南岸。因地处长江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
一块突出到河里的巨石。北碚紧邻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北碚”,又因地处渝州重庆北部,故称北碚。1955年定名为北碚区。
巴县江南。1995年,重庆市将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和九龙坡区部分街镇调整组建新的巴南区,因主要管辖范围为原巴县长江以南地区而得名。
“彭彭”是这个县的名字。据《彭水县志》记载,“彭”是鼓声。当时中国境内流经乌江峡谷的水发出“彭彭”如鼓的声音,彭水县因此得名。1983年成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石潼,D浦,以石柱闻名。石柱原因石同关、D蒲关而得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
高秀山下的秀山县。秀山县始于乾隆元年,因县城西180里高秀山而得名。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于1983年。
酉水之北叫酉阳。汉高祖在此设置酉阳县。当时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南猛洞河与酉水河交汇的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于1983年。
“万川碧会”“万上碧记”。万州,因“万川碧辉”“万商碧鸡”而得名,最早出现于唐贞观八年,1998年由重庆市万贤区更名为万州区。
梁山县大坪大坝。旧称梁山县,因境内有高粱山而得名。1952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因有渝东最大的平坝,改名梁平县。2012年撤县升区。
富水两岸墓葬众多。乌江从涪陵汇入长江,之所以称涪陵,是因为古时乌江也叫涪陵,古巴皇帝的陵墓就葬在这里。1997年,涪陵城区由地级涪陵改为重庆市涪陵区。
黔中乌江,古黔江。黔江古属黔中县,乌江发源于该县,古称黔江,区名由此得名。2000年,由重庆市黔江开发区改为黔江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长寿山下的长寿县城。明初,县北有长寿山,山下居住着许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2001年撤县设区。
长江的关键。
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因地处长江(“津”意为码头、港口)而得名。2006年撤市设区。
三川汇合处,称合川。因嘉陵江、涪江、渠江汇合而得名。2006年撤市设区。
一个“永”字,叫永川。唐大历十一年设县时,县城附近有三条河流汇流,形似篆书“永”字,故名“永川”。2006年撤市设区。
南江的别名叫南川。今天的綦江古称南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今天的南川,故源头取名南川。2006年撤市设区。
夜郎溪流如丝绸。因綦江发源于贵州而得名。綦江古称夜郎溪,水色如苍帛,故名綦江(因“綦”字有苍青色之意)。2011年与原万盛区合并,撤县设区。
大丰大足大足传。得名于大足川,也就是今天的濑溪河,因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生繁荣,两岸大丰大足而得名。2011年与原双桥区合并,撤县设区。
铜梁、铜石梁为县名。唐代,铜梁县因县城东面有铜梁山而得名。传说铜梁山右梁横贯,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耀,石梁就是青铜,铜梁因此得名。
璧山,崇壁山下的璧山县。唐朝时,因中国境内的璧山而得名,即现在的茅莱山,又称重璧山。清雍正年间,因山上出产一种光亮如玉的白石,故将“碧山”改为“碧山”。
铜川府南潼南县。民国三年,东安县因位于清代铜川州(四川省三台县)南部,改称潼南县。
乌龙山下的武隆县。唐代称武隆县,因境内有乌龙山而得名。明初因与广西武隆县同名,改“隆”为“隆”,意为繁荣兴旺。
开县人称开江。因为中国的南河古称开江,故古称开州。明初降州为县,开县名沿袭至今。
古容州、常州,寓意繁华。明
当初长垣县改名为荣昌县,是因为这里是古荣州、常州之地,也意味着繁华。
B河被误认为垫江。南朝秦至刘宋时期,垫江郡治在合川合阳,正好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合处。水就像衣服的重复,所以被称为B河。《汉书》写“乙”为“垫”,后人循之为垫江。
“大节面前拿不走”。唐贞观改为奉节县,沿袭至今。当时,三国蜀国宰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之命,“临大节而不取之”,于是改名奉节。
五仙山被称为巫山。传说上古尧帝大夫吴贤死后被封于此,故称山为巫山,以山之名称县为巫山县。
巫山下的乌溪河。巫溪县原为大宁县,因与山西大宁县同名,民国三年改为巫溪县。县名为县内大宁河,大宁河又称巫溪水,故县名改为巫溪。
云安之南叫云阳。因地处古云安盐场之南,五峰山南麓,山南古时为阳,故名云阳。
城口山如城口。今城口地区于清道光二年设立城口厅,因城口山而得名。据传,此地是陕西、湖北通往四川的门户,形似城门,因此得名。民国二年改城口县。
忠诚可以从巴蔓子身上学到。忠县的名称始于唐代的中州,民国二年改中州为忠县。这个县是以忠诚的将军巴蔓子的名字命名的。
平度山下的丰民府。丰都县的名称源于隋代时改名,当时位于平度山下的丰民洲,故以丰民洲之“丰”,平度山之“都”而得名丰都县。
看完之后,你不觉得重庆各区县的名字这么简单吗?
作为重庆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重庆的小知识?青小妹等你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