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科创客厅对话库基生物创始人俞光涛:为什么虫子能有大梦想
阅创/深圳商报记者钱飞鸣袁靖曦
“别怕,都晒干了,不动了。”于广涛指着三个透明的大玻璃瓶说。玻璃瓶里是一只在俞光涛眼里有着大梦想的小虫子--黑水虻。三瓶分别对应幼虫、蛹、成虫三个生长阶段。
于广涛是库基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公司办公地点位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利用昆虫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最近的一次实地考察中,于广涛反复重复黑水虻的“工作原理”:黑水虻的生命短暂却辉煌,被人类寄予厚望。
公司名称来源于羟基
记者:你的创业主角是黑水虻。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于广涛:黑水虻原产于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南北纬40度,如广东、广西、贵州、台湾等地。黑水虻幼虫不挑食,吃牲畜粪便、动植物残渣、厨余垃圾和食品工业垃圾,饲养成本很低。同时黑水虻的吸收转化率高,可转化为高价值的昆虫蛋白饲料。
从产卵开始,黑水虻在适宜的环境中35天完成生命周期。一对黑水虻可产卵近千枚,1公斤卵孵化出的幼虫,10天可消耗5吨厨余垃圾,产出商品鲜虫1吨、有机肥3吨。
还要注意的是,黑水虻在成虫阶段不再进食,只需补充水分,只能存活几天,且不随意进入人类家中,因此不存在向人类传播疾病的危险。
记者:我们想知道黑水虻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于广涛:经过垃圾收集、分类、发酵后,黑水虻幼虫可以参与垃圾处理。黑水虻的价值体现在食用垃圾、饲料原料和有机肥料三部分。具体来说,幼虫会将吃掉的垃圾转化为体内的昆虫蛋白质,排出体外的昆虫粪便可以经过两次堆肥,成为昆虫粪便
有机肥销售。幼虫将被风干,作为昆虫饲料的原料出售。
记者:公司名称“库吉生物”有何特殊含义?
于广涛:Kuji的英文名字是“CoohScience”,“COOH”在有机化学中代表羟基,是所有蛋白质中必需的化学物质。此外,图书馆也代表了我们作为一家蛋白质技术公司的愿景。
让黑水虻处理有机废物,消灭垃圾,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社会企业。通过昆虫生物处理技术,可以看到昆虫蛋白的价值及其环保的可持续性,可以逐渐成为人们的食材,最终成为传统动物蛋白的替代蛋白之一。
昆虫的种子来自飞行程序
记者:利用昆虫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垃圾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于广涛:创办一家社会企业,为人类环保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直是我的目标。2010年,我从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后,在香港租了一块田地开有机农场。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觉得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硕士生出来当农民。后来,虽然由于经验不足等综合因素,农场在一年后关闭,我也开始找工作重返职场,但我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直到2013年,我从香港出差,偶然在飞机上看了一部纪录片《吃昆虫能拯救世界吗》。纪录片讲述了地球上每个人都有40吨昆虫。如果昆虫蛋白能够取代传统的肉类蛋白,全球粮食危机有望得到真正解决。从那时起,昆虫蛋白的概念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回港后,我查找资料,发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表了《可食用昆虫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敦促昆虫取代牲畜蛋白质饲料。当时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当我从事国际贸易时,我开始寻找精通生物技术的合作伙伴来创办自己的企业。
2019
2000年,库基生物的项目终于在香港启动孵化。我们开始为香港环境保护署设计一个模块化项目,以黑水虻处理香港禽畜养殖的污染问题。污染问题主要是鸡粪,此项目已获香港环境保护署批准。我们才对自己的项目有了信心,辞掉原来的工作,开始梦想最初的目标。
我们觉得赶上了政策
记者:2019年,黑水虻在香港试飞成功,第二年选择来到深圳。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俞光涛:北上深圳,设立大陆办事处,在我们的规划中已经很久了。2019年,我们的项目在香港落地不久,上海就在内地城市中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当时我们觉得赶上了国家的政策。
要进入大陆,需要找到一个好的通道。2020年9月,深圳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深圳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城市,我们以前也去过很多次。我们觉得时机到了,于是12月在深圳正式成立了库吉生物(深圳)有限公司。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
于广涛:疫情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困扰。比如,香港总部与内地的业务沟通只能依靠线上。我们最近在新加坡新设了分公司,又因为疫情不能去海外,光靠线上沟通是做不到的。幸运的是,随着内地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在内地的业务进展最为顺利。今天上午刚去东莞松山湖谈了一个项目,明天还要继续飞到南京推进项目。
记者:您如何看待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俞光涛:我们所在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在香港创业青年圈子里非常有名。我很早就知道这个地方。北上深圳,成立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梦工厂专注于我们针对香港人的政策,前海管理局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效率非常高。上午登记,下午就拿到了公章,很多地方都没有。
我很喜欢深圳,现在正在了解孩子的入学政策,准备让老婆孩子一起来深圳。
可能催生万亿级市场
记者:在您看来,黑水虻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于广涛:黑水虻的中国市场无疑是非常大的。一方面,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行垃圾分类。比如,上海的厨余垃圾日增量从4000多吨变成了1万吨。另一方面,黑水虻是昆虫理想的饲料材料。从仔鱼风干样品来看,粗蛋白在40以上,粗脂肪达到http://www.zhucesz.com/,可以替代国产鱼粉。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可能会催生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库集前端开发了智能化、模块化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后端则掌握了昆虫生物处理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昆虫繁育生产生态链。目前计划在广东、海南建立种蛋繁育基地,掌握种虫繁育技术。
记者:你谈到了黑水虻的前景,但是库吉生物的前景呢?
于广涛:虽然国内也有其他团队在研究黑水虻,但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酷吉生物与东莞松山湖的合作洽谈进展顺利,估计很快就能敲定细节。此外,我们与深圳的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中,第一个示范项目即将启动。项目成功运营后,希望立足大湾区,迅速将成功模式复制到内地更多城市和海外市场。
回顾:孙世坚回归企名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