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自己在知乎上的第一个回答,竟是一个与化学无关的问题。嘿,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但自从我随随便便写了这个答案后,收到了很多人的评论,也有朋友沟通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指出了一些不严谨的地方。我向这些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不是文史哲专业的,我的很多观点只是个人的看法。我真的嘲笑慷慨的家庭,但我脸皮厚,有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其中有一丝可以娱乐读者,我深感荣幸。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底,就应该发挥我理科生的坏脾气,努力去验证“嫖娼”一词的由来。据我所知,生命将在2021年底结束。我希望这个结局是豹尾,而不是狗尾。
“嫖娼”这个词,现代人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但奇怪的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嫖娼”一词不仅出现在人名中,而且出现在军衔、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并不低。显然,这种古赞以及与之相应的诸多现象证明,汉语作为一种生动的语言,其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沿边发展的,旧词消失,新词出现,旧词新用,词义演变。
在古代文献史料中,最有名的带有“嫖娼”二字的,当属西汉景帝的妹妹、汉文帝和窦太后的长女、汉武帝的第一位岳母刘票。刘票,按封地称馆陶公主,又称(大)长公主,尊称窦太主。
关于刘飘的名字,我在原答案中已经有了一些解释,在此补充几点。根据《集韵》的注音,其实窦太柱的名字应该读为“刘表”(第一声)。“嫖娼”一词在古代属于助母之韵。古汉语和文字学家认为“古无轻唇音”,故表(首音)可能是“嫖娼”的原音。
但是
好笑的是,在二十四史中,我相对不愿看到的一部--《宋史》,居然发现了另一个带有“嫖娼”二字的名字。而且还是个男人,名字居然叫--不嫖娼。
不要嫖妓
不要嫖妓
不要嫖妓
是的,宋朝有个叫卜飘的人,他是人,是赵宋的宗室。这个(男)男人叫赵步孝。在这里,我先抽出几个字。这个人会不会是一家五兄弟,叫“赵不吃”“赵不喝”“赵不嫖娼”“赵不赌”“赵不抽烟”,都能在网吧坐五次,在峡谷里打一盘。
《宋史》仅有寥寥数语。今生之年未可知,死年尚可考。
“嘉定”是南宋宁宗(1208-1224年,共17年)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位赵步孝在嘉定十一年(1218年)被授予福州观察使,然后在次年去世,所以去世的年份是嘉定十二年(1219年)。
他的出生也是可检验的。他的继承人是“蒲王”,是宋英宗(宋仁宗养子)亲生父亲蒲王赵允让(册封安邑)的年号,宋英宗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被宋仁宗收养。赵允让死于仁宗嘉五年四年(1059年),追捕蒲王。宋英宗继位后,关于宋英宗称赵允让为帝父还是帝父,史称“溥仪”,产生了争议。
赵允让被追封蒲王,其子赵宗惠在元丰年检时与怀康军攻蒲国公。如果我们赵氏不嫖娼大哥,我们应该是赵宗惠的后代。虽然我们知道“嫖娼”在古代并不是贬义词,它的意思是轻。但当你说一个男人叫赵步小,也就是赵步青,是不是说明他胖了、超重了呢?不应该是的。估计这里的嫖娼可能引申为“轻浮”,不嫖娼就是不轻浮,也就是稳定。所以这个人的名字大概可以理解为赵谨慎,嗯……赵神...赵申(狗)……
“嫖娼”一词用于军衔,基本上是专有名词“嫖娼尧”(遗憾的是,
我姓姚。西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汉匈之间爆发了漠南之战。当时不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汉武帝封他为嫖娼尧校尉随军出征,“嫖娼尧”一度应运而生。此后,“嫖娼尧”一词基本成为霍去病的代名词,霍去病在各种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称为霍飘尧,或干脆嫖娼尧。
我在评论中与几位朋友讨论时指出,“嫖娼尧”一词中的“嫖娼”是“轻”的意思,《说文解字注》已经指出了这一点。结合汉代骑兵的配置,以及霍去病善于千里出击的特点,霍去病必须率领轻骑兵,“嫖娼尧”一词非常贴切。
在这里,我想为这个“嫖娼姚”再补充几点。段玉裁实际上提供了《说文解字注》中“嫖娼尧”一词的五种写法。票瑶,嫖娼瑶,西瑶,摇曳,票鹞。
吴虞《别雅》列举了七种写法:瓢瑶、票鹞、瓢瑶、票瑶、飘动、摇晃、浮U。清代人确实喜欢玩这种八角豆。有四种写法...
从西汉成书的《史记》、东汉成书的《汉书》、东汉末年成书的《汉纪》、南北朝成书的《文选》来看,汉魏六朝时期“嫖娼尧”一词的写法多种多样,是典型的形态各异的词语。但这种多态性的情况在唐宋以后急剧下降。一般认为,这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关。唐宋以前,文学书籍多为手抄,出现异体字、异体字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唐宋以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词汇逐渐定型。这从唐宋文人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嫖娼”一词本义寓意美好,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怎么会变成贬义词,使之成为现代意义呢?
目前可考的逃亡应在明清时期。明代佚名的《夏建记·为欢洒银》写道:“富贵人家衣冠甚……门摇,花街淫。”明代何良辰:“有懒惰胆怯、嫖娼赌博、逃逸取而代之等。
可见,从明代开始,“嫖娼”的含义就是当下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氛围有很大关系。因为语言是社会的投射,它的功能也是唯一的功能就是交际,而交际的内容必须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在江南萌芽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较宋元时期有了很大提高。贸易往来和商业集团带来的人流和财富流动,使这一代人的卖淫业空前兴盛。
我个人猜测,“嫖娼”一词与“表”的读音相近,容易让人联想。此外,“嫖娼”本身就有“轻”的含义,对女性来说可以理解为“轻浮”或“轻”。它是一个(当时)优雅、色情的词,所以叫青楼楚亭。当时,许多文人在妓院出没。很多词“嫖娼”,也要用来写那些有点文学价值,但比淫秽词强不了多少的词,就写成歌,唱出来,听出来。久而久之,“嫖娼”一词原本有趣的“轻盈”褪色,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嫖娼的含义则被前者所认可和取代。
这一变化的证据之一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嫖娼”的同义词--Q(飘的第二音)。我们知道,在明代以前,“嫖娼”一词的同义词是飘、表等,这个Q字的出现说明“嫖娼”一词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因为Q的意思是嫖娼。
明末冯梦龙的文字,在小说《警世记》中,有一篇《玉堂春遇夫难》,其中有句:“我家相公不Q,别误认。”.该词被正式收入词典,是在清代吴仁臣的《词汇增补部》中:“Q,溺妓。常用词”。
《京师通言》刻本于明天四年(1624年),《子会补》为明人《子会》的增补,后者刻本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前者刻本于明朝四十三年(1615年)。
该书刻本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q”这个词在1615年没有被收录在单词中,而是在1666年的单词增补中。
这个过程非常符合传播的逻辑。就像今天的辞书,2000年的辞书肯定没有“给力”过一次,2008年“给力”曾经流行过一次。最早的应该是CUCN201版本“滑稽漫画日”的《西游记之末》开篇一句:“不给力,老湿。然后前后”给力“一次收入汉语词典,叫一个字,官方和民间都开始使用。
Q作为嫖娼的代名词,出现于明末。根据传播规律,这个词的原词--嫖娼,从“轻”变成了“嫖妓”,应该是明代中期。
很简单,因为当时嫖娼的含义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大长公主刘朴是西汉人,所以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查朴二字当时意义的不错选择。
可见,嫖娼一词有“轻”的意思,在一定意义上应与“浮”字相同。
嫖娼和漂浮本应由“票”字演变而来,但它们添加了偏旁部首,并针对不同场合创造了两个新词。
票字,同“G”(表)
以下为个人非专业想法,欢迎猛烈拍砖
不管是票还是g,都意味着火焰翱翔的样子。我的猜测是,古人认为火焰是真实的东西但抓不到,因为它很轻,所以用g字表示火焰飘动,表示东西很轻。后来又增加了激进分子来描述女人和风。
所以,刘飘其实像刘柔、刘梦、刘天。
对了,我有个熟人叫文祥。你觉得10年前听到他的名字和现在听到他的名字感觉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