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正在改变中国农业。未来,它将从卖货的方式,开发出乡村振兴的工具平台或加速器……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我国农产品电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号召。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机遇和挑战,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数字化发展趋势
2021年是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二阶段,发展数字农产品电商是乡村全面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让数字农产品电商呈井喷式发展。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康震在日前举行的数字乡村发展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数字乡村全面“布局”、关键“解题”的关键阶段。
今年7月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强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对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标志着数字乡村战略进入了更加具体的实施和推进阶段。
二、品牌发展趋势
品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以“三品一标”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品质生活的需要,确保“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好、卖个好价钱,让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实惠”。品牌化是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的最重要趋势。
2010年,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国元,2019年达到1万美国元。全球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国元时,居民消费开始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全球最大市场和全球最大的4亿新中产消费群体的形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战略转变,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冷链物流、大数据等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大力推进,为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和发展土壤。
目前,各省市县在品牌建设上你追我赶。如火如荼,涌现出一大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阳五仙、宁夏枸杞、吉林大米、湖南茶油、寿光蔬菜、盱眙龙虾、横县茉莉花、勐海普洱茶、容县沙田柚、兴安盟大米、伊川小米、乌兰察布马铃薯、盐池滩羊、洛川苹果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三、一体化发展趋势
在产业深度上,现代农业既是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也是第二产业的食品原料,或者是从田间到厨房餐桌的快速食品,还可能是绿色安全的化工原料;从产业类型看,农业不仅是传统劳动,第三产业中还有休闲观光、亲子活动、健康养老、创意文化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通过全产业链或产业链上的多点增值,有的从事种植养殖,有的从事加工,有的从事销售服务以及第三产业中的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化旅游等延伸价值,将原本是第一产业的农业转变为综合产业,提高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和农业企业收入。
2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三产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
016-2020),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通知》,2019年农业农村部确定153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单位。
四、标准化发展趋势
不标准化的农产品往往存在质量层次参差不齐、大小色泽不一,甚至破损的问题。除了这些,同样的产品,今天甜明天酸,口感和品质都可能不稳定,难以留住消费者。
农产品标准化是数字化的必然结果,是农产品品牌化的根本保障。农产品标准化涉及种植养殖标准化、商品交易标准化、物流配送标准化、支付结算标准化、体验场景标准化、供应链标准化、环境标准化、门店标准化、空间标准化、再生产资源标准化、消费标准化,实现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无缝对接”。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是在高度标准化的基础上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区域试验、特色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包装、营销,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西瓜用什么品种、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什么时候摘,农民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黄瓜的长度、厚度、曲率必须符合标准。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以定向采购的形式与基地合作,从筛选分级的标准化入手。
五、冷链发展趋势
疫情让冷链成为焦点,为保存而营造的低温环境可能为病毒提供生存机会。我国农产品冷链技术和水平与国外差距巨大,无论是否存在问题,都需要提升。
截至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到惊人的95,远高于我国。从欧美国家冷链物流来看,除了有好的政策提供红利,最重要的是将技术应用于冷
在链式物流的建设体系中,如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冷库、自动分拣、GPS技术、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等,提高冷链整体效率和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
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体系分工精细,他们会将易腐农产品直接承包给行业内优秀的冷链公司托管,使运输工程专业化,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食品安全,同时降低成本。
生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的超前、精准、品质化发展。冷链发展目前缺的是体系,不是数量。不存在长期投入、重复建设、趋同投入造成的冷链资源短缺,但不成体系。因此,发展冷链系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定制化发展趋势
马云说:未来的农业是数据农业、定制农业、智慧农业。
“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以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种满足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其卖点不仅是农产品,更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并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要点包括: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的一员;2.中小农业企业按约定按时生产、配送农副产品;3.农旅结合。会员可以定期来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定制农业在中国刚刚兴起。事实上,定制农业在国外非常流行,德国、法国、以色列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最好的以色列公司Ofir Elasar在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他们的业务法宝是定制果蔬。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习惯,推出不同的西瓜产品。大的、小的、色泽靓丽、皮薄肉厚、保质期长的西瓜,甚至还有沙拉用的橘皮……
过去“我有什么我就卖什么,我卖什么你就消费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
之后,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拉动型供应链应运而生,转变为“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什么,卖什么,你种什么,你养什么,你加工什么”。“以销定产”模式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