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智能制造业公司起名

发表日期:2022-08-20 08:42:08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一个没落的香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香港。 (注:本表总就业人数,扣除三类数据总和后为公务人员,即吃财政饭的公务人员,2017年数据为51万人。) 首先,让我们确立一个基本概念:香港曾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制造业。1985年,本港201万总就业人数中,制造业工人有85万人,占42。5%。80年代也是香港制造业最辉煌的时期,纺织、钟表、塑胶、电子等产业链齐全。当时香港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不是靠金融地产吹出来的,而是基于当时香港雄厚的工业基础。这一年,一个熟练的香港技术工人平均月薪3450元,而银行业员工平均月薪只有4140元,相差并不大。香港人站在坚实的工业基础上,充实而忙碌,自豪而快乐,因此创造了引领整个亚洲的时尚文化。追逐港星,成为70后亚洲人的共同记忆。 然而,从那时起,香港开始放弃工业。香港开始将制造业整体迁往内地,并关闭了在香港的研发和销售基地。这样的事情仔细想想真奇怪。比如,大量台企也会来大陆开厂,但只是把最基础、劳动密集型的组装零部件搬到大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研发和销售部门仍留在台湾。但香港不是。香港很简单地抛弃了制造业,手里不留钱。在香港人眼中,制造业太低级了。他们要炒房产,玩金融,要高大上,要做世界金融中心,要超越纽约、伦敦。结果,到2000年,本港制造业工人人数已降至34万人,即11。占当年就业总量321万人的1%。制造业工人比例从高峰时的42下降到略有短缺 11日,香港只用了15年。工资方面,2000年香港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为9960港元,远低于银行业14950港元的平均月薪,当然也无法与房地产开发业15200港元的平均月薪相提并论。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进入新世纪后,香港继续坚定地放弃制造业。产业升级?精细制作?智能制造?对不起,香港人对这些事情根本没有兴趣。他们只对所谓的金融地产感兴趣,只对那些恩怨和娱乐八卦感兴趣。结果,到2017年9月底,香港制造业的工人人数降至少得可怜的11万人,只占3。占就业人口总数384万的4%。此时此刻,香港本地制造业只剩下一点服装、中药和珠宝,完全没有产业链。说香港本地制造业已经消亡,并不为过。 然而,随着香港制造业的消失,香港人寄予厚望的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香港股市一直未能吸纳亚洲各地的优质企业。除了红帽子的内地国企,充其量就是在中国大陆严格的上市审查制度下,那些审查不了的民营企业来上市。2000年,内地企业在港交所的股票交易量仅占总交易量的10%,到2017年,该比例已超过70%。港交所看起来像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香港分行。顺便说一句,港交所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不比大中华区的沪深交易所好多少。在官僚作风、无心之进、懒政方面,港交所与中国内地如出一辙。港交所攀附上世纪90年代英国金融法规的根基,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至于进出香港的国际资金,以前都是通过香港来内地淘金,现在都是通过香港外逃,基本上没有资金会留在香港。放弃工业后,香港便没有了挽留资金的载体。香港的金融地位已变得完整 这完全取决于大陆。 正因如此,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很快达到了天花板。2000年至2010年的5年间,香港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由http://www.zhucesz.com/增加到http://www.zhucesz.com/,增幅为http://www.zhucesz.com/,平均每年增加http://www.zhucesz.com/。但在2010年至2017年的7年间,香港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数仅增长至http://www.zhucesz.com/人,平均每年仅增加5860人。至于房地产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从2000年到2000年,从业人数仅从http://www.zhucesz.com/增长到http://www.zhucesz.com/。对于全港超过300万的总就业人数来说,这个数据实在难以忽视。之后,香港房地产业触及天花板,完全失去了就业增长。就业人数保持在13万人的水平,2017年数据为http://www.zhucesz.com/。 到目前为止,香港最能吸纳就业的界别,只是一些基本的服务业。在零售餐饮行业做服务员,在外贸行业做报关员,在运输行业做货车司机,在通信行业做接线员,仅此而已。2017年,香港基本服务业提供7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收入较高的专业服务业仅提供http://www.zhucesz.com/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两者比较,便可明白为何香港的年轻人如此绝望。2017年,香港每6个年轻人中只有1个能找到好工作。 剩下的5个人一辈子都要端盘子、洗碗、开车,没有任何职业前途。由于上世纪80年代香港人扬眉吐气弃业,2017年,香港年轻人彻底失去了未来。 当然,香港本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可以拓展为“法律事务、金融等专业服务业”,为内地实体和居民提供国际水准的服务。想想内地公司多年来在与欧美的经济往来中备受欺负,不时受到各种反倾销调查和各种政治歧视调查。此时,熟悉欧美商业游戏规则的香港法律界、金融界精英,如果能挺身而出,与内地企业站在一起,又能赢得多大市场?然而,香港的专业精英对内地业务的发展根本不屑一顾。他们坐到了欧美这边,内容是为欧美资金的进出提供一些可选的专业建议。因此,专业服务行业也很快达到了行业的天花板。2017年,香港专业服务业新增职位只有3000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现在的香港:放弃工业导致资金无法在香港落户,金融业就不能做大;与内地的疏远使其失去了最大的市场,因此专业服务无法增长。有一个令人窒息的阴郁泡沫笼罩着这座城市,它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工业空洞。而这个泡沫的破灭也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雷,敢说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难得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