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二教导我们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因为世间万物之名大多不是凭空而来,必有因。如果你知道某物的名字,你就会知道该物本身。在它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它的世界为我们创造了无数新名词,对应着无数或明或暗的新事物。我们敢说,没有人敢称自己为“IT术语活字典”,因为太多、太乱、太转瞬即逝,像雨、像风、像雾。在你的不经意间,一个名词已经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或者突然间,它变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在世界范围内不可能有It这么大,我们不妨只关注中国的It小圈子。多年的工作,我们评估、咀嚼、观察了大量的中文IT名称,享受过它们的繁华,但也有过一点无奈。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人,但大多只是仰慕之人。究其根本--IT产业并不像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而是起源于美国。先天不足,我们只能忍耐。你能不伤心吗?1.国产软件国产软件仍处于弱势,举步维艰,令人遗憾。因此,在名称方面,有相当的先天不足。放眼全球,在以微软为龙头和基石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大家都在追随微软。我不敢说用数字命名软件版本是微软的独创,但用年份命名大约是微软的灵机一动。Windows95一问世,全世界的软件都采用了年份作为软件名称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很多功能单一的共享软件也很少例外。Windows98使软件业深切感受到了世纪末的到来,Windows2000使他们看到了新世纪的希望。其间,自行填写跳转部分的运营商不计其数,其中国货较多的有99家。当大家都在调用软件补丁的补丁时,微软突然叫它Service Pack,让用户耳目一新,业内更多的是赞叹。补丁的潜在意义只是失败后的不得已补偿;而后者则暗含着精益求精的美好愿望,我想不会是因为微软的产品漏洞多,被用户诟病。很多国产软件坚守着中文或英文表达的执着,而更多则意在寻求中英文的平衡与共赢。纯中文名或许会被调侃为老气、纯英文,但在中国低端通用软件市场却不利于炒作。这大概是所有非英语国家的尴尬。在中国品牌中,“和成小米”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也是国产软件业的一块伤疤,或者说是盗版阴影下挥之不去的伤痛。“盘古构件”是金山的噩梦,但也豪情万丈地诞生了“霸”系列。有很多人应该听霸凌、读霸凌、解霸凌、译霸凌……有那么多人捡起牙齿和智慧。后来,“金山快译”没有被命名为“金山易霸”,一定是因为名字先用了。《金山毒霸》一出,独树一帜,耐人寻味,“霸”系列达到顶峰。明泰的东方系列此前只有一个快递小工支撑,但“东方不败”“东方网神”频频推出,“东方网王”“东方拍卖王”等快餐软件接踵而至。“东方”的名字获得了专利,也能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创意苍白,看其他马匹也不在少数。当乔布斯的iMAC风头正劲时,中国软件园开了多少一个I和一个美丽谐音的傻花?金山的“IWPS在线咖啡”很响亮,明泰的I系列软件也很热闹,但大家都尝试“IWPS”的读音。不舒服吗?I之后,都是辅音,就像汉语命名不讲究平仄和谐一样。试试明泰的I系列。很恶心吗?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到后来。网系列的金山微微露脸,更让人感叹--彻底改变了盖茨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网读。印象中,国际化经营的大企业抄袭篡改命名思路,都是极少数。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展示不同想法的好机会。孙的Java,Jini,意为“爪哇咖啡”,是源自阿拉伯语geni(天才)的谐音,拼写有趣;Macromedia的网站开发系列软件,Dreamweaver意为编织梦想,Flash/Shockwave意为闪电/冲击波,Firework意为烟花,Drumbeat意为鼓点,一派假日狂欢的创意场景。深意在于细细品味。其中不乏优秀的国产共享软件,如“股海点金”“好朋友”“竹影GO”“登录攻略”等,或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十足,或简单文字让人目不暇接,或另辟蹊径展现汉字奇观。它们是中国软件的名字,最对得起祖宗。第二,网站域名域名对于一个网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一天雅虎的域名消失了,杨致远的名声就毁了。也许是因为中国网络大潮的兴起,好的域名已经非常稀少;或许只是想盗用一些雅虎命名风格,张朝阳将自己网站的域名冒用为Sohoo(公司名称为爱特信,涉嫌盗用爱立信名称)。后起之秀网站的域名大多带有浓厚的日系风格--JOYO、Xoyo、SOYO、Yesee……伴随着近乎合理的中文音译,他们开始以强悍的服饰出现,成为一道不可小觑的风景线。以至于后来别有用心的人指责新浪背叛国家。和大多数网民一样,我也认为这是一种很差劲的攻击竞争对手的方式。1998年,一位在西方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撰文指出,中国是列强对中国的蔑称。一篇长文,痛心疾首,极其耸人听闻,在网络上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呢?没有办法去关注它。中国人的创造力在域名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字相关域名,163/169/263各有春秋,8848必须仰望才能看到,3721干脆利落,99G1波澜壮阔,FM365诗意盎然……以51GO、51Job为代表的51系列略显牵强,但言之有理;1515等类似的事情,却难以自圆其说,直作无稽之谈,不知如何做网友的思想工作。台湾拒绝通过汉语拼音,因此在域名方面迷失了方向。看看大陆网站域名的汉语拼音流派。昭道拉平易近人、排麦洋洋得意、列人局促、新华常青……深受中国网民欢迎。类似于国产软件的名字,沿袭了老外命名的风格,也不在少数。例如98/99/2000/2001/21,以及E/YA/E/I/MY,它要么是鸡头,要么是鸡尾,等等。更独特的是,汉语拼音和英文单词混搭,有的相当动脑,有的让人沮丧。面对美国的域名霸权,中文域名虽然与操作简单、上网容易的大趋势相悖,但还是给中国网络企业和网民打了一针强心剂。但现在结果...唉!第三,与软件和网络相比,中国硬件市场虽然内在损失更为明显,但毕竟已经形成产业化。经过多年摸索,他们对消费者的心理更加了解。一个寓意美善的中文名字比IBM/Dell/Compaq的名字更好。Pro/Ultra/Series/Blaster英文+型号命名格式更容易被国人接受。中国企业客户很容易接受这些吉祥的口头颜色。各大品牌机器制造商,哪一系列的产品名称,都栩栩如生。同创“通”字系列--同学、同乐、同和……展现和谐欢乐的氛围;联想“天”字系列--天禧、天琴、天阙、天合……祝你天天好运;石大世纪梦系列;方正的商祺、文祥、卓越;每个人都擅长获胜。厦门和中国有一个监视器叫“太平公主”。金长城的飓风势头强劲,七喜的幸福青春永在……慢慢来的时候,加入的人更多,步伐也不那么整齐。浪潮近期推出的“家和”“家乐”,似乎步同创后尘;你说“状元”,我叫“博士”,各有各的阵营,几乎又成了一个怪圈。渐行渐远,他们的痼疾也逐渐暴露。比如客服、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等问题,不是一个好名字就能掩盖的。许多整机厂商巨无霸和DIY市场满头大汗地东省西省机相比,只是体力劳动的水平而不是流水作业。如果执迷不悟,坑蒙拐骗消费者,却自以为是,信以为真,削尖脑袋往500强里钻,归根结底只会自毁长城,永远让中国五金行业离巫毒(巫术迷惑)、女妖(女妖)等奇葩名字越来越远。毕竟,名字只会是名字。我有一个外号叫“八废话”,这并不妨碍我在文章中讲一些简单有用的道理。如果你有一个坚实的内心,那名字,其实只是锦缎上的一朵花,好的更好,平凡根本无所谓。重要的是产品本身,就像微软一样,拥有天才的开发团队、完善的市场运营模式、精准的产品开发管理,以及以用户为导向的人性化设计和大众化界面,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叫什么名字都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重视名字,一时引领起名风潮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个人网站的域名是,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有很多钱,我会把这个网站做得很好,为网民服务,然后waymay会逐渐成为一个好名字。相反,有一个网站叫当当网,朗朗上口,主办方拿到了一些钱,却只想投机取巧,把产品(服务)本身搞得一塌糊涂一个好域名,它会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