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王晶讲过一个故事。
当年很多人骂王晶拍烂片,他却挣钱养活王家卫,养活文艺片导演。有人开玩笑说,王晶撑起了香港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我也这么想.没有王晶的支持,很多人的优秀作品迫不及待地想要面试,于是就倒在了钱上。
没有排他性,平台不敢贸然给流量,创作者也不敢大手笔投入。他们只能利用时间在商业上互相测试。
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总是小心翼翼,以至于最终双方都落不好。
平台没有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赚更多的钱。(这一点无需隐瞒);
作者不能用更多的钱来让内容质量更好。
后来,我还看了局座的视频。局座说,办线上节目赚的钱不多。后来我做了一些纪念品,就是为了让节目组正常工作。
我相信这个。与两三年前相比,后座的节目质量确实提高了。
相信有的创作者,收入多了,会把钱重新投入到内容上,把节目质量做得更高。
尤其是一开始选择科普的内容创作者。
有的唱歌跳舞的网红,也是签约、独家。这么多年没有进步,唱歌还是别人的歌,跳舞越来越难。
唯一变的是外观,半年不看新面貌。
我不讨厌这类主播和创作者。我可以偶尔看一两次。
我也不在乎转会费和撕X。
但作为科普节目和评论节目的创作者,我衷心祝愿他们在更好的合约下,有更稳定的收入。
以前收入不固定,不敢租新影城,不敢更换新设备,也不敢花大价钱提高产能。
排他性的,也许他们脑子里的一些长期想法终于可以实现了。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