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名网发布时间:2016-02-25
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不同,对一个品牌的认可度存在差异。因此,企业或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在创建品牌时必须遵循国际通行原则。
国际通行的原则是指在为企业或产品命名时,考虑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语言发音差异等因素,拿出一个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使用的名称。
使企业或产品名称符合国际要求,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遵守各国法律法规。
企业或产品品牌的设计应符合产品销售所在国的法律,对于何种商标可以注册,各国商标法都有明确规定。如果选择的品牌名称只考虑市场含义,与相关国家的法律相冲突,解决品牌的合法性问题可能要花费不菲的律师费。
二是符合各国风俗习惯。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人们的禁忌和喜好是不同的。例如,熊猫作为珍稀动物,受到全世界许多人的喜爱。很多国内商品都打着熊猫的烙印,但在伊斯兰国家,熊猫品牌商品的进口是被禁止的,因为熊猫看起来像猪。
像这样的禁忌还有很多。比如,英国人认为孔雀是诅咒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坏习惯;东南亚国家崇尚黄色,代表高贵,但在伊斯兰国家,黄色代表死亡,非常忌讳;日本人认为荷花不吉利,代表追悼会。
如果企业或产品名称与各国明显的禁忌相冲突或冒犯,那么该企业或产品在该国成功登陆就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是符合各国语言和音译的差异。
在我国的语言环境中,大多数企业或产品名称的读音和意义往往比较成功。但由于各国语言文字的差异,这些企业或产品在国外的品牌形象
会大打折扣。
香港发生了“白兰地”和“威士忌”的销售大战。结果,“白兰地”卖出400多万瓶,“威士忌”却只卖出10万瓶,只是“白兰地”的零头。
论品质和知名度,“威士忌”并不比“白兰地”差,那么“威士忌”为何如此惨败呢?经过调查分析,问题出在“威士忌”的中文翻译上。威士忌,即使是威士忌,谁想买?而白兰地,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可爱的名字。
再比如“芳芳”口红,在中国很受女士们的欢迎,但在美国根本没人管,因为汉语拼音中的“芳”在英语中是狗牙、犬牙的意思。
谁能指望美国女士在嘴唇上贴上“狗牙”或“尖牙”之类的东西呢?
事实上,这些由语言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避免的。而且,稍作思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差异,选择一个符合当地语言习惯的好名字。
美国名表“Timex”在香港市场销售时,译成中文就是“大荔”。厂商进入台湾市场前,请台扬广告公司代理广告策划。
泰阳广告公司首先做了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译名“DALI”充满了“粗”的感觉,会误导消费者把精品当成粗品,这是销售的大忌,于是不断征集天美仕的新译名,最终选择“天美仕”作为中文译名。
再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中国销售时,他们选择了一个中文商标“雪碧”,给人一种炫酷的效果,深受人们喜爱;德国的奔驰轿车也取了一个中国品牌名“梅赛德斯-奔驰”,同样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畅销全球的知名品牌,基本没有地域和文化障碍。一般来说,这些企业或产品的名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发音简单有节奏感,符合各国不同的发音习惯。
如KOD
AK、佳能、施乐、富士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是不注意名字的确切含义,容易被消费者记住。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字典里都很难找到。这类国际品牌包括可卡可、娃哈哈、稳健等。
企业或产品的命名坚持国际通行原则,是企业或产品成功登陆国外市场的第一个环节。在为企业或产品命名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