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研究员是卖方,基金公司研究员是买方。虽然工作范围差不多,但应届生的录取标准和具体收入与企名网的方式还是有区别的。
简单来说,买方聘请研究员的难度要比卖方大(指大型公募和小型私募,不具有普遍意义)。目前买盘大户集中在北上广深,其中北京和广深占主流,而前十名左右只有上海一家汇添富进出,富国无校招。
买家研究校招:
以华夏、嘉实、建行、泰康资管为代表的北京大公募,无论规模还是薪酬都属于第一梯队,对应届生的选拔尤为严格。前几年,泰康甚至只需要清北的研究生。2017年四夏似乎保留了3个复旦和1个人大,这是一个不小的冷门。但这也说明,优秀的再收购者在北方大买家目标学校排名中可能不会落后于清北,只要进入这些学校,还是很有机会冲击大买家的研究员。
易方达、南方、博时、广发、招商构成广深系。由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只有北大汇丰是大项目),录取触角基本向北延伸。与清代取向严肃的北方系相比,南方系对上海高校毕业的学生似乎态度更好。但在南方和博时,基本是硕士=非清北地狱难的模式。其他名校的学生可以尝试,但肯定不容易。
在上海,汇添富对复旦比较友好,但本地大买家的缺乏也导致竞争相对激烈。坚持留在上海做买家调研的学生可能日子不好过。这几年很火的东方资管应该也很不错,只是我不太了解。鹏华、融通也可以考虑,但上海的新员工薪酬普遍不会太高,远不如北京有竞争力。
如果想进入大买家做研究,最好在清北有硕士学历(管理或行业方向),否则可能会很难;规模较小的机构当然更兼容。比如,上海小公募硕士的简历必须是O
K的。当然,私募也可以视为买方研究,但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确实不具有普遍性。有非常好的待遇甚至超过一线公募(这一般不是大规模的校招,录取难度可能更高);也有几千块钱工资的小机构,自然没有太多资本挑剔学历。类似985211学历的可以试试,实习表现好的可以保留。不过,基本上要从硕士开始,而不是顶尖的本科。
卖家研究校招:
相比买方需要很强的研究能力才能投自己的钱赚钱,券商研究所作为卖报告挣钱的卖方,其实与从业人员的契合度要高很多,学历可能比券商投行略低一些。我个人感觉买卖双方在学历方面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买家确实追求绝对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所以对清北复交的毕业生如此执着;卖家的话比做出研究成果让别人付钱更重要。所以,Fancy的海外经历在卖家调研中可能更有用,学历酷炫的非清北学生去卖家可能更有优势。券商有自己的目标学校大名单,一般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还有不少公认的海外大学学位。遇到这份名单,比邱昭拼简历要难得多。
另外,大买家绝对不会接受没有实习经历的简历,但卖家对实习经历的要求没那么高,几乎小机构的研究经历甚至一级市场的实习经历都有可能,能投就尽量投。
卖方研究所没有明确的排名,但更重要的是新财富。能进入新财富榜的群体,前途可期。大券商有名的研报帖,很可能还不如做得好的小券商(如土豪、天风)。
进入卖方研究的方式大概是在暑假/研一通过推荐找一个券商研究的实习(当然这里也需要一定的学历支持,学校越好越容易)。第一次实习没必要太挑剔群体现实
力、排名等,先进入这个行业经验。然后在2年研/3年研的夏季申请你目标就业层次的暑期实习,可以保留。如果没有,就拿这2-3次研究实习经历来走秋招。之前的实习更实际,有货最重要。
想进入买方研的同学,一般大四暑假研一必须先在卖方或规模较小的买方开始实习,再以令人信服的研学经历申请买方研暑期实习(中间最好有买方研日常实习过渡),争取留用或到校。没有同样的暑期实习,依靠秋招是很难的。大买家对研究的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都有无数清华经管、北大光华、北大汇丰、上海高金、复旦金融甚至这些名医的应届毕业生破破脑袋想进去。因此,网络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推荐找开始实习或者通过简历一刷一刷都是不小的帮助。
本科生想去大机构做研究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是清北复交,很难进入大买家。总之,研究岗位对学历要求比较高。如果学历实在一般,不妨试试卖家的长期实习留用,或者在小机构闯出一条自己的路。硬件达到了,脚踏实地练,提高自身水平,争取留得住才是最重要的。研究岗位保留和秋招的难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