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5日晚,法国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火灾,塔顶坍塌。幸运的是,主体结构完好无损。法国总统马克龙要求全国共同重建圣母院,“因为这是法国人民的期待。”并宣布了一项国际筹款活动,为修复筹集资金。
继开云之后,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尔诺宣布捐赠2亿欧元修缮巴黎圣母院。路易威登集团旗下拥有包括路易威登、克里斯蒂安·迪奥和席琳在内的奢侈品牌。路威酩轩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在国难发生之际,阿尔诺家族和路威酩轩集团希望展现团结,加入到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中来。由于它所代表的遗产及其背后的法国团结精神,圣母院已经是法国的代表。”
在此之前,法国亿万富翁、法国第二大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在一份声明中承诺,将捐赠1亿欧元重建巴黎圣母院。
1963年,法国人弗朗索瓦·皮诺奇创立了以家族名字命名的皮诺奇集团公司,最早从事木材和建材销售,后发展成为零售巨头并成功上市。1998年后,家族集团先后收购了古驰、YvesSaint Laurent和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后来更名为PPR集团公司,成为仅次于LVMH的法国第二大奢侈品集团。
皮诺家族几年前曾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当时这家人在2009年佳士得的一场拍卖会上拍下了圆明园流失的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并于2013年将它们归还中国。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奇还随年近80岁的父亲弗朗索瓦·皮诺奇飞抵北京,参加2013年6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圆明园鼠首兔首
捐赠仪式。
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在接受企名网专访时说:“圆明园的兽首是中国人民非常关心的,因为它们没有回到祖国。特别是在2009年佳士得的拍卖中,作为法国人和佳士得拍卖行的老板,我完全理解中国人的感受。因此,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说服这两件文物的主人把它们卖给我们,然后捐赠给中国。我再次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寻求或要求任何回报。这是一次特殊的访问,我的家人为此感到自豪。“
回顾过去,不仅是开云和路威酩轩,不少奢侈品集团都投入到历史遗迹、文化地标和艺术品的修缮保护工程中。
2018年,香奈儿宣布成为巴黎大皇宫恢复重建项目的唯一长期赞助商。该品牌将投资2500万欧元修复重建巴黎大皇宫。该项目将于2020年12月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完工。
为1900年世博会而建的巴黎大皇宫也是巴黎著名的地标之一。这里也是香奈儿品牌最喜爱的新品发布地,自2000年以来,香奈儿总是选择在巴黎大皇宫发布最新系列高级定制和高级定制。每一季,巴黎大皇宫都会在前创意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的奇思妙想下展现出绚丽的秀场景观,成为巴黎时装周最具特色的秀场。
2017年,法国最大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集团(LVMH)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宣布,将投资1亿欧元整修路易威登基金会博物馆(Musee National des Arts et Terminists Populaires)附近的一座废弃博物馆--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e National des Arts et Terminists Populaires)。国家传统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72年,位于巴黎郊区,此后一直闲置。
伯纳德·阿尔诺说,改造后的博物馆将用于存放和展示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还可作为音乐厅、展厅和手工坊,预计2020年对外开放。曾设计路易威登基金会博物馆的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将负责该建筑的设计。
意大利的文化古迹急需各大奢侈品牌出资修缮。
罗马的特雷维喷泉,人们更愿意称之为“许愿泉”,历时30年修建,于1762年竣工。喷泉以罗马神话中的海神乳头胜利归来为主题,设计气势恢宏。喷泉设计中展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与清澈的泉水交相辉映,呈现出动人而奢华的景象,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但因为年久失修,喷泉上的神灵、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和鸟儿们因风吹日晒而变得沧桑,因游客的脚步而变得摇摇晃晃。
当有一天,FEND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Pietro Beccari开车经过这座永恒之城时,听到广播里说许愿池上的一块石头掉了下来,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启动一个保护罗马喷泉的项目,并将其命名为“FENDI for Fountines”,以此来表达这个诞生于罗马的品牌对这座壮丽辉煌的“永恒之城”的热爱。11月3日,特雷维喷泉举行盛大揭幕仪式,庆祝修复工程完工。项目完工后,特雷维喷泉终于恢复了原来闪亮的白色模样。
同样在罗马,20时,意大利奢侈品牌TOD's创始人迭戈·德拉瓦莱捐赠2500万欧元修复古罗马斗兽场,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斗兽场首次大规模修复项目。
除了帮助修缮本国文物和文化地标,奢侈品集团也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开发文物
保护计划。毕竟,文物、文化和名望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例如,2017年,爱马仕中国启动慈善围巾项目,推出90×90厘米真丝方围巾特价版--“画家之宝”,并宣布该特价版方巾销售所得纯收入奖励将全部赠予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用于推动包括敦煌石窟保护、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敦煌学者培养等多个项目,以支持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力量。
“画家之宝”方巾特别版由设计师皮埃尔·玛丽(Pierre Marie)创作,他从爱马仕收藏的一个19世纪绘画盒中汲取灵感,采用了全新配色方案。这款柠檬木画盒专为户外写生打造,可以容纳画家描绘自然时所需的所有物件,符合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画盒四周,几支画笔插在一个极具东方韵味的花瓶里,桌上摆放着铅笔、尺子、画卷、书籍、信封等物品,编织着文化的交响曲。尤其是书桌上叠放的信封上写着“爱马仕支持中国敦煌石窟”的字样,显示出这条丝巾的特殊身份和来历。
那么,各大奢侈品牌为何愿意在文物修缮保护上花这么多钱?
首先,欧洲目前的经济状况确实需要这些西方奢侈品巨头慷慨解囊。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西欧国家的经济处于衰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用于修缮文物的费用正在减少。例如,意大利文化部用于维护文化遗产的预算从2004年的2亿欧元减少到2013年的5640万欧元。所以当罗马许愿池喷泉上的一个装饰雕塑倒下时,罗马决定向社会寻求帮助。
出资也是奢侈品巨头老板们的感情表达。托德的创始人迭戈·德·拉·瓦莱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村庄,13岁时第一次与教区教会组织在一起
旅行团来到罗马,参观了具有2000年历史的意大利标志性纪念碑斗兽场。在他漫长的记忆中,“斗兽场就是意大利”。到了60岁,Tod's已经在他的管理下,从最初作坊式的家庭鞋厂变成了奢侈品集团,而此时意大利正处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困境,所以当斗兽场需要帮助修复时,他出于感激做出了这个决定。正如他所说,“我们是幸运的意大利人,有一定名气的人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不求回报”。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奢侈品牌,与其发源地的文化感和国际企业的人脉关系密切。许多奢侈品牌的设计甚至源于其所在的著名文物。例如,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为Fendi创始人孙女Silvia Venturini Fendi设计著名的法棍手袋提供了重要灵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芬迪家族还创作了关于许愿池的电影和书籍。帮助国家修复这些著名的文物,让它们始终拥有让全世界人民仰望的魅力,其实可以帮助维护国家奢华、迷人、浪漫的国际形象,这也是品牌得以维护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正如迭戈·德拉瓦莱所说:“对于我们这些依赖LSquo;意大利制造;吃饭的企业来说,除了这么做(出钱修复文物),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