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区县的名字各有来历,万州原来是……
阴天转零星小雨
气温6至11℃
今天,平湖小妹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知道吗
万州为什么叫万州?
快来了解一下吧~
万州因“碧汇、万川”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因“万客游”而闻名。唐贞观八年首次出现,1998年更名为万州区。
万州,夏、商属凉州,周属八字国,秦属巴县曲仁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置阳曲县,这是万州设县的开端;蜀汉建兴八年(230),阳曲位于南浦县。
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浦为玉泉县;北周时,玉泉县先改为安乡县,后改为万川县,与南州、万川县治。
隋代开皇十年(598年)废万州县,改万川县为南浦县,与南州同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省南州、南堡两县属巴东县。
唐代武德二年(619年)设南浦郡,统领凉山、南浦、武宁三县;武德八年改南浦县为蒲州;贞观八年(634),改蒲州为万州;天宝元年(742),改万州为南浦县;乾元元年(758年),万州恢复,仍与南浦郡治。
宋朝沿袭了唐朝的制度。
元代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县。
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武宁县入万州,洪武六年(1373年)万州降为万县。
清代沿袭明制。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万县特区设立。
新中国成立后,1992年设立万县市,辖龙宝区、天城区、吴桥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
19
1997年,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撤销万县市,更名为万州区。
“
接下来,
让我们再来看看重庆
其他地区名称的由来~
重庆
寻楼者的幽灵痕迹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巴封宗吉,以江州(今重庆)为府,后改名(改为渝州、公州),是历朝历代的重镇。
南宋赵盾封公州为王,后任皇帝,自诩“双庆”,于是在1189年将公州升为重庆府,重庆因此得名。
重庆
寻楼者的幽灵痕迹
重庆古称江州,后称巴郡、处州、渝州、公州。南北朝时期,巴县改为滁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滁州为渝州,重庆简称“渝”。
渝中区
摄影摄影师张坤宇
禹州的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因地处重庆主城区中部而得名。1995年由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大渡口区
长江边的宜都。清末,巴县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为长江沿线数十个渡口之首,故名大渡口。成立于1965年。
江北区
长江、嘉陵江以北。因地处长江、嘉陵江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二区更名为江北区。
沙坪坝区
土大玉。COM
长江沿岸多沙的平坦水坝。沙坪坝原是嘉陵江沿岸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河流多,沙多,故称沙坪坝。抗战时期,这里成为沙磁地区的主要文化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九龙埔区
传说中的九龙海滩。早在明代,就建有九龙滩这个地名。抗战时期,九龙浦码头、九龙浦机场、九龙浦小镇相继建成。1955年由重庆市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
渝北区
渝州的北部叫渝北。因位于重庆北部而得名。1994年,江北县改为渝北区。
南岸区
长江南岸。因地处长江南岸而得名,1
955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
北碚区
一块突出到河里的巨石。北碚紧邻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北碚”,又因地处渝州重庆北部,故称北碚。1955年定名为北碚区。
巴南区
巴县江南。1995年,重庆市将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和九龙坡区部分街镇调整组建新的巴南区,因主要管辖范围为原巴县长江以南地区而得名。
梁平区
梁山县大坪大坝。旧称梁山县,因境内有高粱山而得名。1952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因有渝东最大的平坝,改名梁平县。2012年撤县升区。
涪陵区
富水两岸墓葬众多。乌江从涪陵汇入长江,之所以称涪陵,是因为古时乌江也叫涪陵,古巴皇帝的陵墓就葬在这里。1997年,涪陵城区由地级涪陵改为重庆市涪陵区。
黔江区
黔中乌江,古黔江。黔江古属黔中县,乌江发源于该县,古称黔江,区名由此得名。2000年,由重庆市黔江开发区改为黔江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长寿区
长寿山下的长寿县城。明初,县北有长寿山,山下居住着许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2001年撤县设区。
江津区
长江的关键。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因地处长江(“津”意为码头、港口)而得名。2006年撤市设区。
合川区
三川汇合处,称合川。因嘉陵江、涪江、渠江汇合而得名。2006年撤市设区。
永川区
一个“永”字,叫永川。唐大历十一年设县时,县城附近有三条河流汇流,形似篆书“永”字,故名“永川”。2006年撤市设区。
南川区
南江的别名叫南川。今綦江古称南江,上游发源于今南川,故源头名南江
川。2006年撤市设区。
綦江区
夜郎溪流如丝绸。因綦江发源于贵州而得名。綦江古称夜郎溪,水色如苍帛,故名綦江(因“綦”字有苍青色之意)。2011年与原万盛区合并,撤县设区。
大足区
图|大足日报
大丰大足大足传。得名于大足川,也就是今天的濑溪河,因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生繁荣,两岸大丰大足而得名。2011年与原双桥区合并,撤县设区。
铜束面积
铜梁、铜石梁为县名。唐代,铜梁县因县城东面有铜梁山而得名。传说铜梁山右梁横贯,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耀,石梁就是青铜,铜梁因此得名。
璧山区
璧山,崇壁山下的璧山县。唐朝时,因中国境内的璧山而得名,即现在的茅莱山,又称重璧山。清雍正年间,因山上出产一种光亮如玉的白石,故将“碧山”改为“碧山”。
潼南区
铜川府南潼南县。民国三年,东安县因位于清代铜川州(四川省三台县)南部,改称潼南县。
武隆区
乌龙山下的武隆县。唐代称武隆县,因境内有乌龙山而得名。明初因与广西武隆县同名,改“隆”为“隆”,意为繁荣兴旺。
开州区
图谢志强
开县人称开江。因为中国的南河古称开江,故古称开州。明初降州为县,开县名沿袭至今。
荣昌区
古容州、常州,寓意繁华。明初,长垣县因是古荣州、常州之地,改名为荣昌县,也有繁华之意。
垫江县
B河被误认为垫江。南朝秦至刘宋时期,垫江郡治在合川合阳,正好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合处。水就像衣服的重复,所以被称为B河。《汉书》写“乙”为“垫”,后人循之为垫江。
奉节县
“面对大节不能带走”
唐贞观改为奉节县,沿袭至今。当时,三国蜀国宰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之命,“临大节而不取之”,于是改名奉节。
巫山县
五仙山被称为巫山。传说上古尧帝大夫吴贤死后被封于此,故称山为巫山,以山之名称县为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