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侯氏三兄弟侯朝炯、侯朝焕、侯朝振,其父侯格明(1886-1977),是我市著名实业家,民建中央委员,20世纪50年代曾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似有“放门出虎”之说。1、侯朝炯,采矿和岩土力学专家,1933年1月14日出生于自贡市。1945年至1951年先后在自贡曙光中学、重庆清华中学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1955年7月毕业留校。侯朝炯现任屯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还先后担任煤炭工业部锚杆支护和软岩工程两个专家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所长兼矿压所所长。侯朝炯擅长煤炭开采、岩石力学、巷道压力理论与控制、高水速凝材料研究。其主要技术成果包括:建立了软岩巷道动压与地压新理论;为巷道金属支护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新途径;发明了多铰摩擦U型钢支架、工字钢可伸缩巷道支架、方(长)环可伸缩支架等,发明了新型ZKD高水速凝建筑材料,其性能达到并超过英国最先进的同类材料,广泛应用于矿山等岩土工程;建立了“煤巷锚杆支护”的理论基础,解决了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项目研究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侯朝炯是我国动压、软岩巷道地压理论和围岩控制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取得了重大发明和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获国家级奖项4项: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二;1991年国家发明四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1996年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排名第一。省部级奖励25项,其中二等奖以上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成果应用于全国68家单位,开源节流http://www.zhucesz.com/亿元。侯朝炯著作7部,其中主要著作(主编)3部,合著1部,副主编1部,主审1部,主要1部。他的重要专著《巷道金属支撑》,1989年出版,有21万字;《回采巷道矿压理论与应用》(与马念杰合著)1995年出版,全书18万字;《煤巷锚杆支护》出版于1999年,44万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篇,其中单人及第一作者46篇。侯朝炯在科教人才培养方面也颇有建树。先后指导博士生9人、硕士生14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中青年科技骨干。比如,马念杰教授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获得者,曾获孙越奇杰出青年科技奖、博士生导师;又如康洪普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全国劳动模范。为此,侯朝炯还获得了“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侯朝焕,中国科学院学者,1936年9月29日生于自贡市。他从小聪明好学。曙光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侯朝焕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保护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担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信号处理学会副理事长。在水声工程研究方面,侯朝欢主持完成了“水声信号涨落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的研究,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噪声和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相移多波束阵列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和参数;智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通过选号、优化设计和性能估算完成,能够匹配水声信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世界超高速计算的要求,侯朝欢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随后将并行处理系统集成到单芯片中。在VLSl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首先完成了DSP-1阵列信号处理器,定点运算速度达到http://www.zhucesz.com/亿次/秒。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http://www.zhucesz.com/亿次。先后开发了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单片T包含15个运算节点,单片加速度达到每秒10亿次。侯朝欢自1987年担任“863”和信息获取与处理专家组副组长以来,完成了多个领域的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多项突破和创新,包括新型傅里叶变换算法、自适应阵列处理等。高分辨谱估计和神经网络在水声中的应用;水声信号检测定位理论,信号重构理论;新型合成孔径算法及其在星载SAR和超声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在国内外信号处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深远影响。1993年,侯朝欢完成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波束形成DBF、数学滤波器和QRD-RLS波传递芯片的研制。1994年起,他致力于具有数字信号处理DSP功能的CPU芯片的研究,并于1999年立项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而他本人也是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侯朝焕潜心研究,不畏艰难,在科研道路上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2项,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4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含1项中国科学院特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5篇,获国家发明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侯朝欢还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比如,他牵出了研究生胡可心(不久前去世)。38岁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侯的助理担任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已颇有名气。3、博士生导师侯朝珍侯朝珍,1938年生于自贡市。曙光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1962年毕业。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与研究40年。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等学校自动控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侯朝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控制与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与容错控制。他主持完成的“热轧生产线控制与管理优化”被评为八五重大科技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主讲“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和“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现有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1人。他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和《微机与单片机应用基础》两部著作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和研究生必读参考书。侯朝珍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40余篇。(原载2003年1月20日《自贡日报》陈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