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江南水务践行人水和谐发展之路
善如水,滋润江南
水之南为阴,长江之南,故称江阴。自古以来,我们的城市与水和谐交融。江阴供水事业也在这样一座日新月异、屡创奇迹的城市中,谱写着从应运而生到续写辉煌的激昂华美乐章。
缘起,在历史的重托中,
时间的指针倒退70年。江阴地处江南水乡,江河港口、沟塘密布,水资源丰富。城市居民饮用浅井水和河水。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河道淤积窄浅,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即使开挖公共水井,也越来越难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1966年2月,这是一个梦想的起点。经江阴县规委会批准,江阴水厂正式成立。遗址位于东门外东横河上,取护城河内东横河水源;在缺资金、缺设备材料、缺技术人员的情况下,财政拨款http://www.zhucesz.com/元,开始在http://www.zhucesz.com/荒地上建厂创业。1966年11月18日,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此后,一个日制水量2000立方米的水厂建立起来,现有职工18人,取名东门水厂。
此后直到1975年,江阴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工厂用水量骤然增加,出现供需矛盾。1976年,公司对东门水厂进行改扩建。然而,东横河水源地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要彻底改变原水水质,改善供水,必须改变水源!1977年11月,东门水厂开始取用长江水,经长4公里、直径500毫米的浑水管道,由沿江一级泵房送至东门水厂净化处理,原东横河水源废止。当年冬天,水厂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厂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大雪中铺设管道,“雪夜排管”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1978年,长江实现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及时缓解了供需矛盾。从此,城区群众开始喝上甘甜优质的长江水。
开拓,在希望的田野
小湾水厂,这曾经是江阴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水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3月,小湾水厂沿江建成。1988年,江阴市自来水厂更名为江阴市自来水公司,日综合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1987年,江阴撤县建市,供水行业与城市并驾齐驱,迎来了发展的朝阳。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枯竭,江阴供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水养水,自我蓄积、自我发展,公司开始实施乡镇供水工程,开启了区域供水新篇章。1990年,南闸、西郊成功喝上长江自来水;随后,在庆阳建立升压站,向庆阳、越城、通祁、巧祁供水。1995年1月,城东供水工程建设,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江阴集中了一批发展快、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乡镇企业,供水行业与江阴发展共生共荣,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强助推器之一。城东供水工程已于1996年被江阴市政府列为第一件为民办实事。经过建设者一年零四个月的奋斗,1997年4月,云亭、周庄、花市、新桥镇正式通上了长江自来水。从此,江阴区域供水开创了崭新局面。全市12个乡镇通上了长江自来水,改变了江阴农村喝井水、江水的传统习惯,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该公司供水重心逐步由城区向乡镇转移。
腾飞,在发展强音下
进入新世纪,江
银城水务人抢抓机遇、谋发展,大力引进现代化生产设施和先进管理模式,努力做强做大水务产业,供水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2004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苏南区域水厂(后改为萧山水厂)两期建成通水。至此,已形成日综合供水70万立方米的能力,标志着江阴供水行业在技术、工艺、管理、水质检测等诸多方面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我住长江头,你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江阴人诗情画意的美好愿景,在2001年实现了。2001年,《江阴史志》记载了一件大事记--全市乡镇通上了长江自来水。今年12月27日,江阴市完成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乡镇长江自来水供水工程”,正式向路桥、祝塘、长泾、鼓山、霞客等乡镇供水,实现了所有乡镇通长江自来水的目标。因此,供水行业形成了以城市管网供水系统为主,逐步辐射村镇的供水格局。5月和9月,公司分别收购山关水厂和云亭水厂;2010年1月和3月,通过收购整合,将南闸等12个镇(街道)水厂纳入公司统一管理范围,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制度创新也在迈出重大步伐。2003年7月25日,江阴市城乡供排水有限公司和江苏江南水务有限公司成立。前者作为供水主体,承担着向全市供水和城乡污水处理的任务,后者作为水务行业的资本运作平台,承担着水务生产的任务。两家公司的成立,开创了江阴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的先河,为全省首创。城市水务产业的形成,成为江阴同城化发展的新动力。
奋进,在初心使命中
2011年3月17日上午9时28分,这是江阴供水53年
用墨水和颜色写的笔画。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敲响了江阴企业成功上市的“第一锣”。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A股正式上市,开启了企业资本经营的新征程,成为江阴市第30只股票。该股简称“江南水务”,股份代号601199。公司的成功上市具有历史性意义。当时创造了“三个第一”,即全国县域城市第一家国控水厂挂牌企业;自2001年全国县域城市民生公共领域第一家上市企业;2004年至今,是全国首家在县域城市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也是江阴市唯一一家国有控股企业。
启动“智慧水务”
2011年5月,被列入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的“智慧水务”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统一门户和用户认证机制的高通量、高性能、高安全、高共享的水务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锻造标准化水务企业运营模板。
校企联姻
2017年12月12日,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公司以深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双方结对联姻,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
投资环境产业
2017年,公司参股48投资建设江阴市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应急生产线项目。2019年2月12日,秦王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期(应急生产线)项目进入正式生产运营阶段。项目的建成投运,解决了江阴工业危废处置设施缺乏的问题,有利于工业污染物集中控制,有效提升城市范围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8年5月18日,公司携手华控人居、交盈投资、海南维德
与海南新兴高科技水务企业东方交盈海洋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海南海口举行,标志着该公司投资海南海水淡化项目迈出坚实一步。
成立智慧水务研究院
2019年3月28日,江南水务智慧水务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旨在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推动智慧水务技术创新,将其打造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